传承好家风百善孝为先
我诞生于一个大家庭,人口众多,热闹非凡。在父母的精心教养下,我与兄妹三人共同成长,我们尊老,成为了村中人口口称赞的好孩子。当我成家后,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我和丈夫便巧妙地运用“三策”,将“孝道为先”的家风传承下去。
第一策:言传身教。自从女儿降生,爷爷奶奶喜笑颜开,对她宠爱有加。我们担心女儿被溺爱过度,便与爷爷奶奶定下“育儿三约”:宠爱要有度,孝字为首。爷爷奶奶接受了我们的育儿理念,并积极配合我们一同教导女儿。
在日常生活中,我和丈夫经常对公婆说:“爸妈,您二老歇息片刻,这些家务活交给我们来处理。”当公婆需要休息时,丈夫会主动为他们捶背揉肩;饭桌上,我们经常将他们喜欢吃的菜夹到他们碗里;当婆婆晚上洗脚时,我会为她准备一盆温暖的热水。这一切的一切,年幼的女儿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她会模仿我们的行为,关心家中的每一位成员。
第二策:讲述典故。女儿从小就爱听故事。我的家乡在美丽的江苏省东台市,那里流传着“董永与七仙女”的动人传说。我们给女儿讲述董永葬父的故事时,她听后深感同情,甚至将自己的零用钱拿出来表示要帮助董永。当她读《三字经》时,我们向她讲述“香九龄,能温席”的孝心故事。即使带她外出旅游时,我们也不忘带她参观有孝心传说的景点。
记得我35岁生日那天,收到了女儿的第一份生日礼物——一幅她亲手绘制的《安睡图》。画中一位母亲坐在摇篮边为熟睡的女儿轻摇纸扇。女儿告诉我:“去年我们去敦煌莫高窟游玩时,看到《父母恩重经变》壁画后深感母爱的伟大。我想在妈妈生日时送上一幅画作为感谢。”
第三策:亲历实践行孝。在我们的大家庭中,节假日带孩子走亲访友是常态。小长假时我会带上女儿去我的家小住几天。住在农村,她的婆婆因病瘫痪在床。女儿看到表哥表姐们争着照顾奶奶时便主动加入其中学会了体贴关心他人。她会帮奶奶削水果、听她讲故事还把所见所闻告诉我和丈夫:“老婆婆夸奖哥哥姐姐们孝顺我很开心!”
随着女儿渐渐长大她会利用寒暑假期间去各个亲戚家玩耍尽孝心。在亲戚家她会给患有帕金森综合征的二舅奶奶喂饭、帮助大姨婆浇灌庄稼、学做饭、去福利院帮老人们打扫卫生等行为都体现出了我们家的孝道精神。
这三策是我们教育孩子、传承孝道的法宝得到了石家庄市有关部门颁发的“孝亲敬老”荣誉的肯定和认可。女儿更是当即宣布了她的“重大决定”:“以后给奶奶剪趾甲的任务由我承包了!”这便是我们家庭传承孝道的见证和骄傲——王阿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