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译注》读后感


以学而篇第一章为例,不同的版本翻译有所差异但意味相通:

《批注本》的译文是: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学到的知识,不是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是很令人快乐吗?虽然他人不理解我,但我内心并不怨恨,这不也是君子的风范吗?”

而杨伯峻先生的译文则是:孔子说:“学得了知识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是很令人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与我相会,不是很快乐吗?当别人不了解我的时候,我却不因此而怨恨,这不正是道德高尚的体现吗?”

再比如李伯钦主编的版本的译文:孔子提到的学习知识后能按时温习,这难道不让人感到喜悦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探望你,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即使不被他人理解却能保持平静不生气,这不就是君子的风范吗?

这些不同版本的译文虽然有所差异,但都传达了《论语》的精髓和意义。后来我又购买了辜鸿铭译注的《论语》。在辜译的版本中,《论语》被解读为:“孔子强调不断地学习知识,时常温习这些知识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是一件快乐的事。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仰慕你从远方来探望你更是快乐之事。然而即便没有人在意也依旧能够淡然处之,那才是真正的睿智和君子的作为。”

相较之前的版本,辜译的版本与其他版本差异较大,读起来仿佛能听到孔子的声音在耳边回响。”这种独特的解读方式让我对《论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