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粉条燃烧后的现象


粉条,这一深受国人喜爱的传统食品,无论是拌、炒、蒸、炖还是煮,都有着独特的美味。网络上关于粉条能否被点燃的争议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有人通过视频展示粉条能够被点燃,从而质疑其是否添加了“胶”,并担忧长期食用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

针对这些疑虑,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会专家组成员刘少伟教授在接受《消费者报》采访时表示,粉条能够被点燃是正常现象,与添加剂、塑料或胶无关。他解释,粉条主要由红薯、豌豆、绿豆等淀粉物质制成,从生物化学角度来看,本身就是由碳、氢等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因此容易点燃。燃烧后留下的“炭黑”其实是正常的现象,并非网上所说的“燃烧不充分的胶物质”。

虽然燃烧可以作为辨别粉条品质的一种方法,但并非所有燃烧现象都意味着粉条有问题。有时候,掺杂了低价木薯粉的粉条通过燃烧可以揭示其真实成分。纯红薯淀粉粉条燃烧后会冒黑烟,但不会产生刺鼻气味,燃烧后的粉末轻轻一捏即成细小粉末。而木薯粉制作的粉条燃烧后,粉末硬度较强,有些细小的颗粒甚至难以捏碎。

虽然粉条点燃就着并不一定意味着添加了“胶”,但消费者在购买时仍需警惕个别不法厂家的违法添加行为。纯红薯粉条和木薯粉条在颜色、气味、手感和煮熟后的表现上有所不同。消费者可以通过观察这些特征来初步判断粉条的质量。按照我国相关法律和标准要求,粉条的非法添加行为是被严格禁止的。

建议消费者从正规商超购买粉条,以确保食品安全。尽管粉条烹饪后美味诱人,但因其营养物质相对单一,从均衡饮食和防范安全风险的角度考虑,不建议经常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