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是什么茶种
普洱茶的身份探索可谓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如同一探询自己的根源,这个问题重要吗?无疑,了解普洱茶的属性和归属有助于我们在茶的世界中找准它的位置。茶的渊源与人,在这一点上产生了深度的共鸣。
早在唐代,云南的产茶记录初现于文献,那时的茶被简称为银生茶。宋代的文献对此也有所承袭。唐宋时期,关于银生茶的制法和属性并不十分明确,仅能从有限的文字中窥知一二,大概是一种初始的制茶方法。
到了明代,关于云南茶的描述开始丰富起来。主要分为两类:散茶和经过蒸制而成的普茶。这些散茶可以归为绿茶类别,不论其是否受到赞誉或贬低。其中很可能有晒青绿茶的制法。
清代,云南茶的文献记载更为详尽。大旅行家徐霞客留下的宝贵记录为我们了解当时的茶提供了重要线索。我们知道,感通茶属于晒青绿茶工艺,其他散茶与之相似,它们并不属于普洱茶。而团茶中,普洱茶脱颖而出,因产于普洱山而得名,后来六大茶山的上品都被纳入其中。进贡皇室的普洱茶因其声誉而名扬天下。清宫与实物对照,惊人地吻合。除了形态上的差异,它们只有重量规格的不同。各种规格的贡茶都受到高度重视。
除了贡茶,民间还有粗普叶等散茶和团茶。清代的普洱茶,无论是散茶还是紧团茶,其初制工艺大多采用晒青绿茶制法。而沱茶和圆茶则有两种风格,一种绿茶制法,一种发酵制法。它们的发酵过程仍然是个谜。
现今,普洱茶的身份在科学的指引下得以明确。根据2008年的标准,普洱茶是以特定地理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特定工艺制成。按其加工方式和特性,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种。晒青毛茶是普洱茶的原料,属于绿茶类。经过紧压和长期存放,它会逐渐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