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菜厂生产加工流程
专家访谈:农业大学朱毅副教授解读新的老坛酸菜生产标准
近日,备受关注的老坛酸菜生产问题再度受到热议。针对今年“315”晚会上曝光的老坛酸菜生产问题,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发布了《老坛酸菜生产质量安全控制与管理技术规范》。针对这一新动态,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接受了环球健康客户端的独家专访。
朱毅副教授指出,此次事件对民众造成的心理影响远大于实际的安全风险。此次发布的《技术规范》旨在帮助公众理解老坛酸菜的真实生产过程,并展现行业的决心,以重建消费者的信任。该标准详细规定了从原料采购到产品贮存的各个环节,填补了行业空白。
谈及具体的标准内容,朱毅表示:
对于老坛酸菜的定义更加明确,规范了原料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原料新鲜且无腐烂、杂质等,同时明确了农残留和污染物的限量要求。
盐渍发酵池的设置和管理至关重要。它应防晒、防雨、通风良好且不易受外界污染。结构设计应密闭隔氧,方便清洗和操作。的加固和安理也是关键。
人员健康和卫生要求同样重要。生产者必须遵守严格的卫生规定,保持生产环境的清洁和消毒。
朱毅强调,虽然此标准为团体标准而非强制性的标准,但其积极意义在于能迅速响应市场需求并推动行业升级。但真正的关键在于其执行力度和响应面。她建议企业效仿“明厨亮灶”工程,让民众直观地看到老坛酸菜的生产过程,这将是最具说服力的方式。
朱毅呼吁,除了硬件的升级,软件方面的强化同样重要。企业应确保所采购的原料质量符合标准,制作人员的操作规范且卫生良好。她期望这一标准的实施能够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并为上游种植业带来推动力。《技术规范》的实施是行业的积极进步,但其真正的成效还需时间和市场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