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的小故事50字
今日正月初一,身处辛丑牛年之始,向各位送上新春的祝福。作为儿女,在欢度春节的时刻,除了燃放烟花、享用饺子,还有一项庄重而又充满仪式的习俗,那就是贴对联。
对联,又被雅称为春贴、门对、楹联等,它的历史名称叫做“桃符”。而今天我要为大家讲述的,就是关于对联的来历,它起始于一段与桃符有关的传说。
相传在古代时期,天地之间有着两位拥有神奇力量的神祇。他们分别是神荼和郁垒。为了维护世间的安宁,他们创造了一片桃树林,让那些鬼怪都居住于此。每天鬼怪出入时,必须经过他们的检查。一旦发现有危害人类的“”,神荼和郁垒就会将其捆绑起来,交由猛虎吞噬。
在人间,仍有部分鬼怪作乱,于是神荼和郁垒便在桃木上刻画出他们的形象,制成分发给人们以驱鬼怪。由于神荼和郁垒被尊为善治的守护神,桃木符的驱邪避害之效也被广泛传播开来,因此人们家家户户都继续使用它来保护家园。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为了简便起见,开始在桃木板上直接刻上神荼和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能够镇邪去恶。
直至公元约七百多年前的五代时期,蜀后主孟昶在桃符上亲自写下了祝福的话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人们对联的雏形。
此后,人们开始在桃木板写这种上下两句、言辞对仗的祝福语。这种形式既保留了桃木镇邪的意义,又能表达人们美好的心愿,因此逐渐发展成为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对联”。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联的形式从桃木板上发展到了可以直接书写在门柱上的楹联。在节日时,楹联通常用红色的纸张书写,贴在门的两侧,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春联”。
提到了一个古人写下的著名诗句,《元日》中的“新桃换旧符”所指的正是这个习俗。若孩子们听完这个故事后再读这首诗,相信对诗中的寓意会有更深的理解和更生动的印象。
以此新年之际的特殊时节,祝愿各位在鸡年里事业如鸡鸣般高歌猛进、生活如鸡步般稳健向前。送给大家一幅鸡年的对联:金鸡报晓迎春至,福运满门庆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