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立雪的故事简单概括


道德经 第27篇 善行无迹

【注释解读】善行:践行善举而不留痕迹。遗瑕:避免过失和缺陷。数法:运用无心计算的方法。算筹:古代用竹制成的记数工具的象征。锁径:象征着不显露地把握事物的关键。含智:指内心深处蕴含的智慧。借鉴:从他人或事物中学习并吸取经验。

【译文表达】擅长行走的人,不会在地面上留下痕迹;擅长言说的人,言谈举止不会出现瑕疵;擅长计算的人,无需依赖算筹工具,便能洞悉一切;擅长把守的人,无需使用锁径,却能让人无法突破;擅长结绳的人,无需绳索,却能让人无法解开。圣贤之人常能援手救人,无人被遗弃;善于利用事物,无物被废弃。这就是内心深藏的智慧所在。善人如同指引者,为不善之人提供教导;不善之人则成为善人的镜子,供其反思与学习。若不尊重指引者,不爱惜这面镜子,即便聪慧如人,也会迷失方向。这就是微言的精妙之处,深邃而神秘。

【故事解读】让我们来谈谈“程门立雪”的典故。这个故事源自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的求学经历。杨时自幼聪明,被誉为神童,他在年仅十五岁时便攻读经史并进士。有一年,杨时为了进一步求学,特地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一次,他与学友在学术上产生分歧,决定一同向老师请教。当他们来到程颐家时,发现老师正在休息,于是他们便恭敬地站在门外等待。这时正值严冬,天气寒冷,雪落满地。当程颐醒来时,发现杨时和学友仍恭敬地立于雪中等待,地面的积雪已厚达一尺多。此后,杨时更深入地领悟了“程门立雪”的真谛,被东南地区的学者们尊称为“程学正宗”。这个故事至今仍是尊师重道的佳话。

【启发心得】生活并非毫无瑕疵的净土,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存在,都会各种错误。如果我们过于苛求世界和他人完美无缺,那么我们所看到的只会是残缺与破败。宽容是一种最好的救赎方式,但宽容并不意味着放任纵容。它是一种温柔的纠正方式,一种能够唤醒他人自我反思的良。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学会宽容他人的不足和错误,同时也需要反思自己的不足并从中吸取教训。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前行在人生的道路上,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