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好结尾
贾宝玉的修行之路,《红楼梦》的故事并未因此结束。据第二十三回的描述,贾宝玉对林黛玉许下“驮碑一辈子”的誓言,推测他在被癞头和尚引导出家后,乘船离开江南,向西穿越至西海沿子的真真国,找到了远嫁他乡的妹妹贾探春。随后,他在林黛玉的归葬地皇家内开始了余生的修行生活,为她守墓至终。这一推测得到了石呆子失扇子等线索的佐证。
林黛玉的离世,贾宝玉的出家,两人的今生以这样的结局收场,虽难言圆满,却也让人心生慰藉。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细细讲述《红楼梦》里的点滴故事。
贾宝玉在彻悟出家后,再也无法写下如《芙蓉女儿诔》般的祭文来悼念故人。因为《芙蓉女儿诔》既是祭奠晴雯,实则也是对林黛玉的默哀,早已埋下“伏笔”。此时的贾宝玉已明断因果,不再被世俗纷扰所困,他来到林黛玉墓前,更多的是完成前生未尽的情缘。
当日,在三生石畔,他为绛珠草的死而忧虑,以甘露灌溉之。如今在埋香冢前,林黛玉已离世,他则无忧无虑,只是再陪她走完这人生的最后一程。以此生无忧来完结前世的忧虑,完成下凡历劫的因果。
后来,空空道人访道求仙的路上,偶然从大荒山经过,看到一块石头上字迹分明,叙述了历历在目的故事。他仔细阅读后,发现这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故事,涉及了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的经历。石头上还记载了自己坠落之乡、投胎之处以及亲历的陈迹故事。
神瑛侍者这一世下凡的因果已经完结,而石头则随其行遍红尘。二者本无欲无求,却因对红尘故事的向往而将见闻经历流传于世。于是,《石头记》应运而生。
整个故事既是石头的见闻,也是贾宝玉一生的经历。“情僧”并非空空道人,而是他在明悟全部“故事”后以贾宝玉出家的事为“号”。而“情僧”二字也揭示了贾宝玉的前世今生。
神瑛侍者的故事源自于唐人传奇《圆观》和苏轼改编的《僧圆泽传》。前世的神瑛侍者如同和尚圆泽(圆观),是个因情而堕的“和尚”。今生的贾宝玉因情而生、因情而去,也是一名“和尚”。他们都有割舍不断的情感。因“情”,出家也因“情”,只是情感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贾宝玉出家后对林黛玉的陪伴,是他对一生所爱求不得的慰藉,也是对林黛玉的补偿。前世的西方灵河岸上,他未能留住绛珠。今生他再次出家为“和尚”,便要陪伴在“绛珠”之侧,试看还有谁能再拆散他们。这种任性的陪伴,也是他对情感的执着,或许只有超脱这一点,他才能真正的完劫。
我认为,《红楼梦》的最后结局是对最初因果的全面回应。当初绛珠草化为绛珠仙子后为何去到离恨天?又为何整日游离在离恨天外有五内郁结之意?神瑛侍者当时的态度如何?看到贾宝玉最终坚守在林黛玉墓前,我们或许可以得出答案:就像宝黛姻缘求不得、被棒打鸳鸯拆散一样。《红楼梦》的故事情节深藏玄机。
当贾宝玉完成“石头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