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传说故事简短100字: 相传春秋时期,介子推被晋文公封赏,他却隐居绵山。文公派人烧山,子推为保护母亲被烧死。后人发现他尸体旁有片柳树,便将这一天定为清明节,以纪念这位清高之人。柳树也成了清明节的象征,寓意生命不息。


清明节,一个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节日,其背后流传着一个感人的传说故事。相传在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流亡国外多年,介子推是他的忠诚臣子,多次舍己救主,甚至在文公饥饿时,割股奉君。功成之后,晋文公论功行赏,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接受封赏,遂带着母亲隐居到绵山之中。

晋文公得知后,深感愧疚,亲自前往绵山寻访,但介子推避而不见。为了逼出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企图利用火势将介子推逼出山洞。然而,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却始终没有出现。最终,人们在一棵烧焦的柳树下发现了介子推的遗体,他的脊梁被烧断了,但他的母亲身旁却有一片神奇的柳树叶子,并未被烧毁。这片柳树叶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坚韧。

为了纪念这位清高、忠诚的介子推,晋文公将这一天定为清明节,并下令全国在这一天禁火,吃冷食,以示哀悼。而那棵神奇的柳树,也成为了清明节的象征,寓意着生命的不息和精神的永恒。从此,清明节不仅成为了一个祭祖扫墓的节日,更成为了一个寄托人们对先人哀思、缅怀忠诚与高洁品格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