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作用
什么是植物激素及其作用
植物从种子萌芽、生根,到长成高大的植株,再到开花结果的过程,是哪些神秘物质在幕后起作用呢?这些过程背后,实际上存在一些能够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尽管它们在植物体内的含量极低,但它们的作用却非常重大。科学家们将这些物质称为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是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体内的一类调控物质,它们存在于植物的各个部位,且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影响着植物的发芽、生根、生长、开花、结果等一系列生命活动。在科学研究下,这些自然界存在的植物激素现在也可以人工合成,用以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根据它们的功能,植物激素主要可分为五大类:
1. 细胞素类:主要调控细胞,从而影响植株的大小和高矮。当细胞素含量较高时,植物会生长得更快、更高大;反之,则生长缓慢。
2. 生长素类:它们决定植物的生长方向。哪个部位的生长素含量高,哪个部位就会生长得更快。例如,植物根尖和顶端生长素含量最高,因此这些部位生长得最快。生长素还影响着植物的向光性。
3. 赤霉素类:赤霉素不仅调控植物的生长,还影响植物的开花和结果。在植物生长初期,赤霉素的含量较高,主要促进营养生长;随着植株的生长,赤霉素在花蕾和果实中的含量逐渐增多,促进花蕾和果实的生长。
4. 脱落酸类:这是一种促进脱落的物质。当环境不适宜植物生长时,植物体内脱落酸的含量会增加,促使果实、叶片等脱落,帮助植物适应恶劣的环境条件。
5. 乙烯:乙烯具有催熟作用。当果实发育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乙烯,促进果实的成熟。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现了一些人工合成的具有调节功能的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虽然这些物质在植物体内并不存在,但它们也可以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为了区分植物体内的调节物质和人工合成的物质,将植物体内的称为植物激素,而人工合成的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这些物质在农业生产中经常被同时使用,由于它们的活性高、用量极少,对人、动物没有活性,因此在推荐剂量下使用,不会产生任何毒副作用。
若您对植物激素或相关话题有任何疑问或兴趣,欢迎加入“睢阳农科服务圈”进行咨询和交流。 (请前往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相关圈子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