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两种妙招制取氨气 你绝对不能错过
方法一:使用氨水法
材料:
1. 浓氨水(NH4OH)溶液
2. 蒸馏水
3. 烧杯
4. 玻璃棒
5. 锥形瓶
6. 橡胶塞
7. 漏斗
8. 安全设备(如通风柜、洗眼站等)
步骤:
1. 准备浓氨水:将浓氨水稀释到适当浓度,通常为10%至20%。
2. 制备氨水溶液:将一定量的浓氨水加入到蒸馏水中,充分混合形成氨水溶液。
3. 收集氨气:将氨水溶液倒入锥形瓶中,用橡胶塞密封。然后通过漏斗缓慢加入浓硫酸(H2SO4),以促进反应。
4. 观察反应:随着浓硫酸的加入,锥形瓶内会观察到气泡产生,这是氨气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和水蒸气的结果。
5. 收集氨气:继续加入浓硫酸,直到锥形瓶内的气体不再产生气泡为止。氨气已大部分被收集。
6. 安理:将收集到的氨气小心地转移到一个安全的容器中,并妥善处理。
注意事项:
1. 操作时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护目镜、手套等。
2.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应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3. 氨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应确保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操作。
4. 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收集后的氨气应尽快使用或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方法二:使用氨气发生器法
材料:
1. 氨气发生器
2. 氮气钢瓶
3. 连接管道和阀门
4. 安全设备
步骤:
1. 检查设备:确保氨气发生器和相关设备处于良好状态,没有泄漏。
2. 连接系统:将氨气发生器的出口连接到氮气钢瓶的进口,并确保所有连接处都密封良好。
3. 启动设备:打开氨气发生器的电源,开始产生氨气。
4. 监测气体:使用气体检测仪器监测产生的氨气浓度,确保其符合实验要求。
5. 安理:在操作过程中,应始终遵循实验室的安全规程,确保通风良好,并在紧急情况下立即撤离现场。
这两种方法都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氨气制取方法,但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实验的具体需求和条件。在使用任何化学品时,请务必遵循实验室的安全规程,确保个人和他人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