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摊销到底会不会影响当期利润啊
大家好啊我是你们的财会老朋友,今天咱们要聊一个会计实务中特别常见但又容易让人头疼的问题——累计摊销到底会不会影响当期利润相信不少财会新手或者正在备考的小伙伴们,肯定都对这个概念感到过困惑咱们都知道,会计这东西,讲究的就是真实、准确、完整,每一笔分录背后都有它的来龙去脉累计摊销作为无形资产或长期待摊费用的一种处理方式,它到底是怎么影响利润的今天我就结合自己多年的实操经验,给大家好好掰扯掰扯这个事儿
一、累计摊销的基本概念与会计处理
要搞明白累计摊销会不会影响当期利润,咱们得先搞清楚什么是累计摊销简单来说,累计摊销就是将一项长期资产的成本,在一定年限内分期计入当期损益的过程这个长期资产通常指的是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比如专利权、商标权、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等咱们得把这些资产的成本分摊到各个受益期间,这样才符合会计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嘛
就拿咱们常见的专利权来说吧假设公司花了100万搞了个专利,这个专利的使用寿命是10年,那每年就摊销10万这10万可不是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的,而是要每个月摊销8333块(10万÷12)这个每个月摊销的金额,就记入"管理费用"科目为啥是管理费用因为专利权通常是为了公司整体运营服务的,不是专门为了销售产品或者提供劳务
会计处理上呢,咱们得设置"累计摊销"这个科目这个科目跟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有点像,都是备抵科目,但是它不是资产类科目,而是负债类或者资产减值类科目(新准则下更倾向于资产减值类)每个月摊销的时候,会计分录是:
借: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
贷:累计摊销
注意哦,这里的"累计摊销"是贷方增加,因为它是备抵科目如果你看到有人写成"借:累计摊销",那可就错了,这会让资产虚增呢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规定,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当自可供使用当月起分期摊销,处置时还有剩余摊销年限的,应当一次性摊销这个规定明确告诉我们,累计摊销是必须做的,不能跳过
再举个实际案例我之前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公司花了500万研发了一项新技术,申请了专利,预计使用寿命5年那每年就摊销100万,会计分录就是:
每月:
借: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 8333
贷:累计摊销 8333
到了第5年专利到期或者公司不再使用这项技术时,"累计摊销"的账面余额就是500万了,这时候如果专利作价转让,就按"累计摊销"和"无形资产"的差额确认损益
二、累计摊销与当期利润的直接影响
好啦,重点来了——累计摊销到底会不会影响当期利润答案是:会的而且影响还相当直接
咱们再回顾一下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当咱们做累计摊销的分录时,一方面是借记了"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等损益类科目,另一方面是贷记了"累计摊销"这会导致什么结果呢
借记损益类科目会增加费用根据利润计算公式:利润=收入-费用,费用增加自然会导致利润减少累计摊销是计入当期损益的,它直接影响当期利润
以我之前那个科技公司为例,每月摊销8333块,一年就是10万如果公司年收入1000万,没有其他费用,那税前利润就是990万如果考虑8333块的摊销,税前利润就变成了981万虽然差别不是特别大,但如果摊销金额巨大或者公司利润不高,这个影响就非常明显了
根据著名会计学家Walter T. Scott的研究,在高科技企业中,无形资产占比较高,累计摊销对利润的影响往往能达到10%以上咱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家公司每年要摊销几千万甚至上亿的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那对利润的调节作用就非常显著了
再举个更极端的例子假设某制公司开发了一种新,研发投入了10亿,申请了专利,预计使用寿命10年那每年就要摊销1亿如果这家公司当年营业收入只有5亿,没有其他费用,那税前利润就是-5亿(即亏损5亿)如果考虑1亿的摊销,那亏损就扩大到了-6亿这种情况下,累计摊销对利润的影响简直"致命"
当然啦,咱们也得看摊销金额占收入的比例如果比例不大,影响可能就不太明显但如果比例很大,那累计摊销简直就是调节利润的"利器"了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公司会通过操纵累计摊销来达到报表的目的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操纵是违法的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摊销金额应当根据受益期限合理确定,不能随意调整如果公司故意少摊销或者多摊销来调节利润,一旦被审计发现,轻则被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重则可能面临监管处罚甚至法律诉讼
三、累计摊销的税务处理与利润影响
聊完了会计处理,咱们再来看看税务角度累计摊销在税务上会不会影响利润呢答案是:会的,但跟会计处理方式可能不太一样
根据《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无形资产按照直线法摊销,自可供使用月份的次月起摊销,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有特殊情况的,比如商誉、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等,摊销年限可以缩短
注意哦,税务上的摊销年限可能比会计上的短比如会计上摊销5年,税务上可能要求摊销10年这种情况下,会计上实际摊销的金额就比税务上允许扣除的金额多多出来的部分,会计上要做调整,调增应所得额
还是那个科技公司例子,如果会计上按5年摊销,每年摊销100万;税务上要求按10年摊销,每年只能扣除50万那会计利润比税前利润多50万这50万要做调整,调增应所得额
会计分录可能是: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这里的所得税费用,就是根据税前利润计算的如果税前利润是981万,所得税税率25%,那所得税费用就是245.25万但因为做了调整,应所得额变成了1031万(981万+50万),实际应交所得税是257.75万(1031万×25%)所以会计上还要补缴12.5万的所得税
这种情况下,累计摊销对当期利润的影响就是双向的:一方面通过计入管理费用减少了会计利润,另一方面又通过调整增加了应所得额最终对净利润的影响,取决于税前利润的高低和所得税税率
根据《税务报》2022年的报道,不少企业因为累计摊销的税务处理不当,导致多缴或少缴税款比如有些企业会计上按3年摊销,税务上要求按5年摊销,结果多扣除了摊销金额,被税务要求补税罚款所以咱们做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会计和税务的差异,做好调整
四、累计摊销的会计估计与利润波动
累计摊销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会计估计——使用寿命的估计这个估计怎么来的是公司管理层根据技术发展趋势、市场竞争情况等因素判断出来的这个估计一旦做出,就要保持稳定,除非有确凿证据表明需要变更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如果使用寿命的估计发生了变更,需要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对于当期和未来期间,采用新的估计,不调整以前期间的财务报表
但是这个变更可能会对当期利润产生重大影响比如,如果公司发现某项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比原来估计的要短,那就要加快摊销,增加当期费用,减少当期利润反之,如果使用寿命比原来估计的要长,那就可以减少当期费用,增加当期利润
我之前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时候,就遇到过这种情况公司开发了一个APP,最初估计使用寿命是3年,每年摊销100万但是到了第二年,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公司判断这个APP的使用寿命可能只有2年了于是,公司决定将剩余摊销年限调整为1年,也就是将剩余的200万摊销完
这个会计估计变更,导致当年多摊销了100万会计分录是:
借: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 100万
贷:累计摊销 100万
结果呢当年的利润就从原本的800万下降到了700万这个变化对公司股价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有些投资者就因为利润预期下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