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离当月工资不发?真相竟然是这样的!


关于“自离当月工资不发”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常见的误解,并非所有情况下都成立。真相是,员工自行离职(即“自离”)后,用人单位是否发放自离当月的工资,主要取决于双方的劳动合同约定、公司规章制度以及当地的劳动法律法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应当遵循同工同酬的原则,并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应依法结清劳动者工资。这意味着,即使员工是自行离开,只要在自离前已经提供了劳动,用人单位就应当支付其自离当月的工资。

然而,实践中,有些公司可能会以员工“自离”为由,拒绝支付自离当月的工资,或者以此为由扣发部分工资。这种行为往往是站不住脚的,除非公司能证明员工在自离前存在严重违纪行为(如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等,并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害),且公司据此依法解除了劳动合同,否则不能简单地因为员工“自离”就不发工资。

因此,是否发放自离当月工资,关键在于是否构成合法的离职,以及用人单位和员工之间是否存在有效的约定或争议解决机制。如果员工认为自己的工资被无故克扣,可以通过协商、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