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平常心去面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你会发现一切都没那么重要
一、平常心的定义与重要性
说到平常心,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玩意儿太抽象了。说白了,平常心就是用一种平和、自然的心态去看待生活中的起起伏伏。它不是让我们变得,而是让我们学会区分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什么是可以放下的。就像古人说的"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我认识一位老教授,他的人生经历可谓跌宕起伏。年轻时在运动中受过冲击,中年时事业遇到瓶颈,晚年时又经历了亲人的离世。但每次遇到困难,他总是能以超乎常人的平静面对。有一次我问他秘诀是什么,他笑了笑说:"没什么秘诀,就是习惯了,就像呼吸一样自然"。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
现代心理学也证实了平常心的重要性。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当我们能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时,内心的焦虑就会大大减少。他在《个人形成论》中写道:"真正的平静不是没有杂念,而是在于不被杂念所困扰"。这跟平常心的理念不谋而合。
举个例子吧,我有个朋友,前段时间工作被辞退了,本来挺大的打击,但他没有沉溺在负面情绪里,而是冷静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三个月后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工作。他说:"当时如果整天抱怨,可能到现在还没缓过劲来"。这就是平常心的力量。
二、如何培养平常心
要学会活在当下。我们常常为过去懊悔,为未来担忧,却忽略了眼前正在发生的事情。我有个习惯,每天早上醒来时,我会深呼吸三次,告诉自己:"今天我要专注于当下"。这个小小的仪式让我一天都感觉更平静。
要接受不完美。完美是平常心的最大敌人。就像我之前提到的老教授,他告诉我:"我年轻时总觉得生活应该按照我的计划进行,结果处处碰壁。后来我明白了,生活就像心电图,有起有落才是常态"。这句话点醒了我,让我不再苛求事事完美。
第三,要培养感恩的心态。每天睡前想想今天值得感恩的三件事,哪怕是很小的事情。比如今天阳光很好,或者同事帮了你一个小忙。这种练习能让我们把注意力放在生活中的美好上,而不是烦恼上。
第四,要适当运动。运动是调节情绪的良方。我每周至少跑三次步,每次半小时。运动时,我会把所有烦恼都抛在脑后,只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和脚步。运动后回到生活中,我发现看问题的角度都变了。
要多读书。阅读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明白生活中的很多烦恼在历史长河中根本算不了什么。就像尼采说的:"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而读书就是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起舞。
三、平常心在生活中的应用
平常心不是让我们变得冷漠,而是让我们更智慧地处理问题。我在生活中发现,只要掌握了几个关键场景,平常心就能发挥巨大作用。
第一个场景是面对批评时。以前我听到别人批评我,心里特别不舒服。但后来我学会了这样想:批评可能有不合理的地方,但里面也许有值得参考的意见。就像我的一位导师说的:"批评就像肥料,虽然闻起来不舒服,但能让你的思想长得更好"。现在我听到批评,会先冷静分析,再决定哪些是应该改进的地方。
第二个场景是处理人际关系冲突时。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跟朋友、家人或者同事闹矛盾,心里憋得难受。这时候最好的办法是暂时离开现场,给自己一点空间。我有个朋友告诉我,他每次遇到这种情况,都会去公园散步,等情绪平复了再回来沟通。他说:"情绪上头时说的话,过后都会后悔"。这个方法真的挺管用。
第三个场景是面对挫折时。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失败,关键是怎么看待失败。我大学时参加一个比赛,最后得了倒数第一名。当时我特别沮丧,但后来我告诉自己:失败是成功之母嘛,至少我知道了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好。现在回想起来,那次失败反而让我成长得更快。
第四个场景是处理工作压力时。现代职场节奏快,压力大是常态。这时候我们可以尝试"分解问题"的方法:把大的压力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每完成一个就给自己一点正反馈。我有个同事就是用这个方法,把每天的工作都变成了小挑战,反而工作效率提高了。
四、平常心带来的改变
焦虑感大大减少。平常心的人不会为小事烦恼,因为他们明白很多问题都会过去。就像我那位老教授说的:"你今天烦恼的事情,明天可能就忘了"。这种认知能让我们从很多无谓的担忧中解脱出来。
人际关系更和谐。当我们用平常心对待他人时,就不会轻易生气或者受伤。我有个朋友,以前是个急性子,经常为小事跟人争吵。后来他开始练习平常心,现在跟同事、家人的关系都改善了。他说:"以前我觉得别人都针对我,现在发现其实只是我没调整好心态而已"
第三,生活满意度提高。平常心的人更懂得欣赏生活中的小确幸。就像我之前提到的感恩练习,坚持做的人都会发现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值得开心的事情。心理学研究表明,感恩的人比不感恩的人更快乐、更健康。
第四,抗压能力增强。经历过风雨的人都知道,平常心是应对困难的最佳武器。我认识一位企业家,他的公司曾经面临破产危机,但他没有慌乱,而是冷静分析,最终转危为安。他说:"那时候如果被恐惧控制,公司早就完了"。这就是平常心的力量。
五、平常心的误区与注意事项
第一个误区是认为平常心就是冷漠。其实不是的,平常心不是让我们对一切都无所谓,而是让我们更理性地处理问题。就像我之前说的,老教授虽然心态平和,但对待学术问题却非常认真。关键在于区分什么是该在乎的,什么是该放下的。
第二个误区是认为平常心可以一蹴而就。培养平常心需要时间和练习,不可能突然就做到。我刚开始练习时,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后来我告诉自己:没关系,慢慢来,重要的是开始做了。现在虽然还不够完美,但已经比以前好多了。
第三个误区是认为平常心就是逃避问题。其实不是的,平常心不是让我们回避困难,而是让我们更勇敢地面对。就像我那位朋友失业后不是抱怨,而是积极寻找新机会。这才是真正的平常心。
第四个误区是认为平常心适合所有人、所有情况。其实不是的,在面对重大危机时,我们难免会情绪激动,这时候自己保持平常心反而会适得其反。关键是要学会在情绪激动时先冷静下来,然后再用平常心处理问题。
六、平常心的终极意义
当我们把平常心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会发现它带来的改变是全方位的。但平常心的终极意义是什么呢?我认为,它不是让我们变得完美,而是让我们更真实地生活。
就像哲学家尼采说的:"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而平常心就是让我们能够自由起舞的秘诀。当我们不再被外界的评价和期望所束缚,就能更真实地表达自己,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我有个朋友,曾经是个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但后来决定放下一切,去非洲做志愿者。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以前总担心别人怎么看我,现在我终于明白,生活最重要的是自己开心"。这就是平常心带来的觉醒。
心理学研究表明,幸福感不是来自外在的成功,而是来自内心的平和。当我们学会以平常心对待生活,就会发现自己原来拥有很多幸福已经拥有的东西。就像我那位老教授说的:"我现在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看看书,种种花,喝喝茶,这种简单的生活其实最幸福"
如果你觉得生活压力大,烦恼多,不妨试试培养平常心。从今天开始,用一颗平和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你会发现,原来生活可以这么美好。记住,平常心不是逃避问题,而是更智慧地解决问题;不是冷漠无情,而是更深刻地感受生活。
---
相关问题的解答
如何科学地培养平常心
科学地培养平常心需要结合心理学、科学和实际生活经验。从认知层面调整对压力的感知。根据认知行为疗法(CBT)的理论,我们的情绪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解读事件。比如,同样是工作失误,有人会看作是个人能力的否定,而平常心的人会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