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多干活反而赚得少了?揭秘边际收益递减的真相


欢迎各位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为什么多干活反而赚得少了揭秘边际收益递减的真相》

大家好啊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今天想跟大家聊一个很多人可能都遇到过的情况:明明越来越拼,干得越来越多,结果工资好像没涨多少,甚至有时候还感觉更累了、更亏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咱们今天要探讨的核心——边际收益递减简单来说,就是当你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多的时候,每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带来的收益却会逐渐减少这听起来有点反常识,但却是经济学和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我之前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曾经为了多,连续加班三个月,结果不仅身体垮了,奖金还因为公司业绩没达标而减少了所以今天,我就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一些学到的知识,跟大家详细聊聊这个话题,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一、边际收益递减的基本概念与发现历史

边际收益递减这个概念,其实并不是我发明的,也不是最近才出现的它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当时一位叫杜尔阁的法国经济学家在研究农业时发现,当土地投入的劳动力越来越多时,每增加一个劳动力所带来的粮食产量增长会逐渐减少后来,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进一步发展了这个理论,并将其应用到了工业生产中

那么,什么是边际收益递减呢简单来说,就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你连续增加某种投入(比如时间、劳动力)时,每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带来的额外产出会逐渐减少举个例子,假设你开一家餐馆,你一开始雇了一个厨师,每天能做100份饭;再雇第二个厨师,每天能做180份饭,这时候每增加一个厨师带来的额外产出是80份饭但如果你继续雇第三个、第四个厨师,每增加一个厨师带来的额外产出可能会逐渐减少到50份、30份,甚至可能因为厨房太拥挤、厨师之间互相干扰而减少到0份

这个理论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咱们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比如你学英语,刚开始每天背10个单词,可能感觉进步很快;但如果你每天增加到背50个,可能就会发现自己记不住、忘得快,每多背一个单词带来的进步反而减少了再比如你写代码,刚开始加班加点赶项目,效率可能还挺高;但如果你连续加班一个月,可能就会因为疲劳、效率下降而耽误更多时间,这时候多干一小时反而带来的产出更少了

我之前就经历过这种"边际收益递减"的困境我之前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为了赶一个重要项目,连续三个月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周末也不休息刚开始那一个月,我确实感觉很有成就感,项目进度很快,也拿到了公司的"奋斗者"勋章但到了第二个月,我就开始感到力不从心了,每天上班都像在打仗,效率明显下降,而且因为睡眠严重不足,经常出错第三个月的时候,我甚至因为连续加班导致胃病发作,不得不请假一周结果呢虽然项目最终上线了,但因为我个人表现"不稳定",年终奖金反而比去年少了5000块钱这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多干不一定多赚,有时候反而会亏本——亏的是健康和时间

二、边际收益递减在职场中的具体表现

边际收益递减在职场中其实非常普遍,只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咱们来具体看看它在哪些方面会影响我们的收入和工作体验

加班加点未必能带来更高的收入很多公司实行的是"底薪+绩效"的工资制度,加班费通常只按正常工作时间的1.5倍或2倍计算,而你的底薪和绩效奖金并不会因为加班而增加比如你一个月正常工资是5000元,加班费按1.5倍计算,你加班10小时能多赚1500元,但你的月收入并不会因此增加到6500元而且,长期加班会导致效率下降、健康受损,最终得不偿失

我有个朋友小王,在一家广告公司做创意总监,公司要求所有员工每周至少工作60小时刚开始那半年,小王确实因为创意多、效率高而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年底奖金也拿到了10万但后来他发现,自己每天下班后还要继续改方案、改PPT,周末也经常被叫去公司,整个人变得焦虑、失眠最严重的一次,因为连续熬夜一周,他在客户提案时直接在台上睡着了,差点搞砸了整个项目后来公司虽然给了他精神损失赔偿,但他的职位也受到了影响小王跟我说:"我加班越多,犯的错误就越多,最终客户的不满和公司的处罚反而更多了这时候我才明白,不是干得越多越好"

边际收益递减也体现在技能提升上咱们很多人为了提升自己,会报各种培训班、考各种但你知道吗并不是所有投入时间学习都能带来等比例的回报比如你花1000小时学习编程,可能就能从入门到精通;但如果你已经精通了,再花1000小时,可能只能从"精通"提升到"熟练",这种提升带来的额外收入可能并不值得你投入那么多时间

我大学时学计算机,当时为了找工作,每天除了上课就是泡在图书馆学编程刚开始那半年,我的技能提升很快,很多课程都能轻松拿A但后来我发现,虽然我花的时间越来越多,但技能提升的速度却越来越慢比如我花了一个月时间学习机器学习,虽然掌握了基本原理,但远不如那些专门研究这个方向的同学深入;我又花了两个月深入研究,虽然比之前有所进步,但离真正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学习也是有边际效应的,不是越多越好最终我选择了当时最热门的Web开发方向,集中精力学习相关技能,反而比泛泛地学习所有方向收获更大

第三,边际收益递减还体现在人际关系上咱们都知道"人脉很重要",但你知道吗建立和维护人脉也是有边际成本的刚开始你认识一个人,可能就能获得很多信息、机会;但当你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每多认识一个人能带来的额外价值就会逐渐减少而且,维护人脉也需要投入时间精力,如果过度追求人脉,可能会忽略真正重要的事情

我有个同学小张,毕业后特别热衷于参加各种行业活动、认识各种"大佬"刚开始那两年,他确实通过人脉拿到了几个不错的offer,也获得了不少行业资源但后来他发现,自己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但能真正帮到他的却不多;而且他每天花在社交上的时间越来越多,导致专业能力提升缓慢最严重的一次,他为了参加一个行业峰会,连续一周没有睡过一个好觉,结果在会上直接睡着了,给很多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后来他反思说:"我以前以为人脉越多越好,后来发现,不是数量,而是质量更重要与其认识100个泛泛之交,不如深入交往10个能真正帮到你的人"

三、边际收益递减背后的经济学原理

边际收益递减现象的背后,其实有几个重要的经济学原理在起作用咱们来简单看看这些原理是什么,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工作和收入

这是由生产要素的不可分割性决定的在生产过程中,很多要素是必须同时使用的,比如一个厨师至少需要一台灶、一把刀;一个程序员至少需要一台电脑、一个网络环境当你增加某个要素(比如厨师)时,其他要素(比如灶、刀)的数量并没有增加,这就限制了额外投入带来的产出增长比如你只有一个灶,两个厨师同时做饭可能会互相干扰,导致效率下降而不是翻倍

我之前在创业时就有过这种体验我们刚开始做餐饮时,只有一个厨房,雇了两个厨师刚开始那段时间,确实感觉人手不够,效率不高后来我们增加了厨房面积,买了两台灶,再雇两个厨师时,发现每个厨师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整体效率反而更高了这时候我才明白,不是简单地增加人手就行,还需要考虑其他生产要素的配套这也说明,有时候增加投入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考虑要素之间的协调性

这是由专业化分工的局限性决定的咱们都知道"专业化分工可以提高效率",但专业化分工也有其局限性当一个人做某项工作的专业化程度达到一定程度后,继续增加投入带来的效率提升会逐渐减少这是因为人的精力和专注度是有限的,长时间做同一项工作会导致疲劳、效率下降

我有个朋友是位经验丰富的平面设计师,他曾经连续三年获得公司的"最佳设计师"称号但后来他发现,虽然他的设计水平依然很高,但每次接到新项目时,都需要更长时间来进入状态;而且因为长期做类似的设计,他的创意反而变得模式化,很难有突破后来他开始尝试跨界合作,比如和摄影师、文案一起工作,反而激发了更多灵感他说:"有时候不是越专业越好,而是要适当跨界,才能保持新鲜感"

第三,这是由边际成本递增规律决定的在生产过程中,每增加一单位产出都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这就是边际成本递增规律当生产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每增加一单位产出的成本会逐渐增加,这就限制了额外投入带来的收益增长比如你开餐馆,刚开始雇一个服务员可能只需要5000元工资,但再雇一个可能就需要6000元,因为这时候你需要更大的空间、更多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