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古代成语得陇望蜀背后的有趣典故来源


成语“得陇望蜀”源自于古代的历史故事,最早见于《后汉书岑彭传》。这个成语的典故讲述了东汉时期,汉将岑彭在攻打割据势力刘璋时,先攻占了蜀地(今四川一带),随后又继续进攻,最终占领了整个蜀国。

典故中,岑彭在取得初步胜利后,并没有满足,反而野心勃勃,想要进一步夺取更多的土地。他的行为被后人用“得陇望蜀”来形容那些贪得无厌、不知足的人。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使用,形容那些贪心不足、贪得无厌的人。

关于“得陇望蜀”这个成语的出处,还有一个版本的故事。相传在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自己的,派大将姜维率军攻打曹魏。姜维在战争中屡建奇功,但最终因为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投降。姜维投降后,蜀汉的将领们纷纷要求他继续为蜀汉效力,但他却一心想着恢复中原,因此被称为“得陇望蜀”。

这个故事中的“得陇望蜀”并非成语,而是对姜维的一种讽刺。由于“得陇望蜀”这个成语的广泛流传,人们往往将其与姜维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典故。

“得陇望蜀”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历史故事,最早见于《后汉书岑彭传》,后来被广泛使用,形容贪心不足、贪得无厌的人。而关于“得陇望蜀”这个成语的出处,有多个版本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