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职业技术学院:培育未来技术精英的十所新型高职之路的探索之旅


职业教育作为普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针对性强的人才培养特色,肩负着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以及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最近,上海市教委周亚明在上海民生访谈节目中明确表示,上海未来的工作重点将放在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深化学校与产业合作、提升职业教育的管理能力等方面,以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生产力赋能效果。

多年来,上海一直致力于调整和优化学校与专业布局,紧密跟随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步伐。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开设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等新兴产业领域的专业,确保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上海建立了多个产教融合的新型平台,如市域产教联、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这些平台不仅承担人才培养任务,还具备创新创业和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多重功能。学校和企业在课程和培训标准开发上的合作不断加深,让企业更深入地参与到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

除此之外,上海还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打开了产业高技能人才进校从教的通道。每年,都有一百名来自行业企业的优秀人才被选拔进校授课,同时实施教师全员轮训制度,并要求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定期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以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实际紧密相连。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满足市民对高层次职业教育的需求并促进职业教育深度服务于区域产业发展,上海正在积极推进新型高职的建设。目前,上海已经建立了10所新型高职,占独立设置高职总数的近四成。为了支持这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市教委将推动学校与区域的融合发展,使新型高职紧密对接上海产业发展需求。例如,金山区的上海现代化工职业学院结合当地化工产业优势,开设了具有特色的化工安全技术和精细化工技术专业,并与龙头企业共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为产业升级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本文由作者张鹏撰写稿件,并由樊丽萍主编进行编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