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事物的真实解读:减负之路不可简单化
今年三月,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解决形式问题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定为“基层减负年”。在执行减负措施的过程中,部分地区和单位采取机械式、简单化的应对方式,这种现象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为减少会议数量,有些地方推行了“无会月”、“无会周”等措施。虽然这些措施短期内对限制会议数量有一定作用,但长期来看,若仅停留在数量上的减少,很容易陷入另一种“形式”。真正的减负应针对突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而不仅仅是数量的减少。
强调要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基层从繁重的会议和文件中解脱出来,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真正干实事。在制定和落实减负措施时,我们必须思考如何调动和激发基层的工作热情和实干精神,防止那些只说不做、虚张声势的行为,确保凝聚起实干的正能量。
我们需要在会议和文件的规模上进行精简,把握度,避免过度简化。要减少无用会议和文件,提倡开短会、发管用的文件,避免重复和空洞的内容。也要注重在实效上做乘法,减负的同时也要注重增效。工作部署要务实,推动工作要扎实,督查考核要做实,确保每项工作都能取得实效。
减负工作的关键在于各级领导的引导和表率作用。形式难以根除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部分领导的政绩观错位,过于追求表面成绩而忽视实际效果。必须消除个人功利心态,由领导层带头为基层卸下负担。许多简单化的做法虽以反对形式为初衷,但往往容易偏离正确方向。我们必须坚决防范和摒弃这种做法。我们必须深入理解并贯彻精神要求,真正将减负工作落实到实处,切实解决形式问题。(作者寒山石)切实推进基层减负工作,注重实效,杜绝形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