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端午节的古诗四句


《端午之歌》七绝赏析

作者:王离理

艾香四溢粽传情,忠君显真情。

枣豆蛋黄蕴文化,龙舟竞渡悼。

一、首联:端午气氛与屈原精神呈现

1.端午的节日气氛

首联的“艾香四溢粽传情”,向我们展示了端午节的独特氛围。艾草飘香,粽子传递情感,短短七个字,便描绘出了端午节的主要元素。艾草代表驱邪避疫,粽子则承载着人们对节日的深厚情感和对历史的敬重。每一个家庭在制作和品尝粽子的过程中,都融入了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对家人的关怀。

2.屈原精神的传承

“忠君显真情”,这句诗展现了端午节背后的精神内核——屈原的忠君精神。屈原对楚国的忠诚和热爱是他一生的,他的投江自尽是对楚国命运的绝望,同时也是他情怀的极致体现。这种精过千百年的传承,已经成为端午节文化内涵中最重要的部分,激励着无数儿女在危难时挺身而出。

二、颔联:粽子的文化内涵与龙舟竞渡的意义

1.粽子的文化寓意

“枣豆蛋黄蕴文化”,这句诗描绘了粽子的丰富内涵。枣子、豆子、蛋黄和糯米的美妙组合,不仅构成了粽子美味的口感,还蕴深刻的文化寓意。这些食材的组合代表了甜蜜、生机、圆满和富足,它们被包裹在糯米之中,象征着不同的文化元素在端午节这个大的文化体系里的融合。

2.龙舟竞渡的纪念意义

“龙舟竞渡悼”,这句诗描绘了龙舟竞渡的壮观场景,同时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纪念之情。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它起源于人们对屈原的营救。在这个活动中,人们齐心协力划桨,击鼓助威,场面充满活力和激情。龙舟竞渡不仅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的认同感,更是对屈原英魂的深切缅怀。

这首诗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展示了端午节的节日元素、美食文化以及背后的精神内涵。从艾香和粽子营造的节日氛围,到屈原忠君精神的传承,再到粽子的文化寓意和龙舟竞渡的纪念意义,这首诗让我们深入领略了端午节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