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咱们得管住嘴,少吃点小麦粉?它到底有啥不简单的地方?


1、揭秘“假全谷”食品真面目

市场上充斥着许多冠以“全谷物”标签的食品,虽然这些产品声称使用全谷物为原料,但由于加工和食用方式不当,其原本的营养价值可能会大打折扣,甚至产生反效果!我们在购买时一定要警惕那些“伪全谷”食品。

关于“伪全谷”食品的一些例子:

① 部分全麦面包。这些面包中全麦粉的含量很少,主要以精加工的小麦粉为原料,因此并不能算作真正的全谷物食品。

② 一些代餐食品。部分麦片在加工过程中已经流失了许多营养,但为了改善口感,会添加糖、奶精、黄油、炼乳等成分,这些产品不仅营养价值有限,而且热量较高。

③ 久煮的杂粮粥。全谷物经过长时间加热后,虽然口感变得更软糯,但同时也更容易被消化吸收,这可能对血糖控制产生不利影响。

【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全谷物食品时,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查看配料表,如果表中的第一种成分是“全麦粉”、“全谷物”,说明其含量较多,相对更可靠;二是关注营养成分表,尽量选择添加剂种类较少的产品。

2、全谷物并人适宜,三类人群需特别注意

《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占50-150g,相当于一食的1/3。虽然全谷物具有诸多好处,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食用。特别是以下三类人群,需特别注意:

① 贫血人群。全谷物中的草酸和膳食纤维含量较高,可能会阻碍身体对钙、铁等矿物质的吸收,降低蛋白质、脂肪的利用率,使贫血状况难以改善。

② 肠胃功能较弱的人群。全谷物中富含膳食纤维,大量食用可能会加重肠胃负担。老年人、儿童以及患有胃病、消化性溃疡的人群应适量减少全谷物的摄入。可以选择食用熬煮成粥的全谷物,以帮助消化。

③ 肾病患者。全谷物中的钾、磷含量较高,而肾病患者的肾脏排毒功能较弱。若将全谷物作为主食大量食用,可能引发高血钾症和高血磷症。

以上信息参考自北京卫视的《我是大医生》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