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书签,简单又暖心,轻松点缀你的阅读时光。


这是一套由话剧《商鞅》的制作人朱大坤亲自设计的五张书签式说明书。

偶然翻阅旧书,被其中独特的《商鞅》说明书所吸引。这套书签式设计,一半是《商鞅》的剧照,另一半则是演职员表,构思巧妙,制作精细,如同艺术品一般。这便是大坤的作品。

回想起1996年,在云峰剧场首演的大型话剧《商鞅》,震撼了整个,也给我带来了新的视野和灵感。

曾经有一位诗人写下这样的诗句:有些信件,拾起又放下;有些回忆,拾起后无法放下。就在这些书签之下,我发现了一封朱大坤先生给我人生中的第一封信。

朱大坤先生在信中询问我对改编小说的意见,他对我小说《上的汉子》深感兴趣,有意将其改编为电视剧。这封信不仅简短,而且延伸了我们几十年的友情。

信是寄到上海铝材厂教育科的,当时我是语文老师。信封上的字迹仍然历历在目,邮戳显示时间是1990年7月。回忆起当时的日子,仿佛历历在目。大坤还邀请了我和导演沈光炜共进晚餐,我们三人围坐一桌,相谈甚欢。

虽然电视剧最终未能拍摄,但我和大坤的友谊却因此更加深厚。他一直关注我的小说创作,并给予我许多鼓励和支持。他甚至还推荐了我的小说构思给话剧中心领导,尽管最终未能如愿,但他始终鼓励我坚持下去。

大坤不仅热心于提携新人,还总是无私地给予帮助。我女儿刚从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毕业时,他热心地推荐她加入上海艺术团。后来我的小说出版并获得奖项时,大坤比我还要高兴。

每次有新话剧上演,大坤总会热情地邀请我去观看。已经记不清看过多少部他的话剧了,如《商鞅》、《股票的颜色》、《WWW.COM》、《情人树》等。每一部话剧的背后都有他的身影和汗水。如今回首,只能感叹岁月如梭,音犹在耳,人已远行。对于他的近况,只能默默祈祷:大坤,你还好吗?生命短暂,艺术永存。(管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