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酒一次喝250ml多吗(这项指标很多人都不重视,却会增加心梗风险!用好一个神器”,辅助护血管)


红酒一次喝250ml多吗(这项指标很多人都不重视,却会增加心梗风险!用好一个神器”,辅助护血管)

受新冠的影响,许多人在2020年频繁居家,在家享受美食的健康状况可能悄然发生改变。以著名演员东先生为例,他在昨晚的节目中透露了三个显著变化:体重增加了15斤;高血压病史已持续;更出现了乳糜血,即血液中甘油三酯过高。

杜先生表示:“我对心血管问题感到非常担忧,不知道哪天会出现问题。”那么,像杜先生这样的情况,距离心梗究竟有多远呢?

一、一个指标的升高,可能增加心梗风险

杜先生出现的乳糜血,也被老百姓称为“牛奶血”,这是甘油三酯过高的明显表现。杜先生透露,其甘油三酯最高时曾达到惊人的11mmol/L,而正常标准仅为1.7mmol/L,几乎是十倍之高。

在常规血液检查中,人们通常关注总胆固醇和坏胆固醇等指标,对高甘油三酯的关注度相对较低。事实上,甘油三酯的升高同样会增加心梗的风险。

1. 高甘油三酯与心梗的关联

内的甘油酯类以球状在血液中流动,这些球形颗粒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以及残余胆固醇。过去认为残余胆固醇量较少,不会造成危害,但现在的研究表明,它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甚至心梗。

甘油三酯是残余胆固醇中含量最高的部分。换句话说,甘油三酯的升高意味着残余胆固醇水平也可能升高,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转化为坏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壁上,引发动脉粥样硬化。

2. 通过颈动脉超声及早发现血管问题

甘油三酯升高会导致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颈动脉作为全身血管的“窗口”,可以帮助我们及早发现血管问题。专家建议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男性、患有三高和超重的人群,应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二、甘油三酯升高与高脂饮食密切相关

内的甘油三酯来源有两个:一是肝脏自身合成,二是通过食物摄入。适量的甘油三酯为机体提供能量,但过多的甘油三酯不仅会在皮下、肠系膜等处堆积,引起腹型肥胖,还会沉积在血管中,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那么,在杜先生的日常生活中,隐藏着哪些危险因素呢?让我们通过24小时的观察来探究。

1. 早餐中隐藏的高脂食品

杜先生的早餐看似健康,实则暗藏风险。问题出在速冻酱肉包上。酱肉包的营养成分表中显示,每百克含有6.9g的脂肪。一个大约85g的酱肉包,脂肪含量约有5g,相当于一勺猪油。除了酱肉包,其他速冻食品也可能含有大量“隐形脂肪”,如某些速冻饺子和汤圆。在购买速冻食品时,建议注意其脂肪含量,并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适量食用。有条件的话,自制食品能更好地控制食材和油脂的用量。

2. 午餐中的高血脂“元凶”

杜先生的午餐也存在同样问题:用油过多。以西红柿鸡蛋汤和西红柿炒鸡蛋为例,它们都使用了大量的油。在节目现场,杜先生模拟炒菜过程,炒两个鸡蛋就用掉了将近40ml的油,而《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人每天的食用油摄入量应为25-30g。

很多人觉得,炒鸡蛋虽然用油多但吃起来并不觉得。这是因为蛋黄中的卵磷脂可以乳化油脂,让人无意中摄入大量油脂。过多的食用油摄入会导致脂肪酸转化为脂肪沉积在身体各个部位,使甘油三酯升高,增加心梗风险。

那么,如何健康地吃肉呢?杜先生虽然以前很爱吃肉,但因为血脂高现在吃肉变得克制。其实只要掌握好量,肉也是可以吃的。红肉富含饱和脂肪酸,过量食用可能导致甘油三酯升高,危害心血管健康;但白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抗栓、保护血管。根据《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每人每天可以吃适量的红肉和白肉。同时控制饮酒量也至关重要:酒精本身是高热量食物且可能诱发高血脂等问题。”


红酒一次喝250ml多吗(这项指标很多人都不重视,却会增加心梗风险!用好一个神器”,辅助护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