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写出了时光流逝后的感慨,物是人非的沧桑,让人唏嘘不已。
岁月匆匆,人生如流水般前行。时光如同无声的齿轮,在我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悄无声息地前进着。回老家的那一天,正赶上了槐花盛开。记忆中,儿时的我们总喜欢爬上树去摘槐花,妈妈则会把这些花朵融入美食之中,或是和面做成美味的小吃。有一次,哥哥爬上一棵高高的槐树,不慎碰到鸟窝惊动了鸟儿们。当时我们在下面兴奋地听他说发现了一颗蛋,于是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涌上前,幸好树枝挡住了我们的脚步,我们得以安然无恙。
曾经的村庄人声鼎沸,白天晚上的热闹如今已变得冷清寂静。记忆中的村庄几乎家家户户都,忙碌的人们在田间劳作,驾驶着小驴车和小牛车穿梭于乡间小路。然而随着现代化的步伐加快,这一切已经成为了回忆中的画面。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时光带走了许多旧时的影子,现在的家乡已经焕然一新,窗明几净的道路宽阔明亮。然而我却开始怀念起以前的土房子和那些没有电灯、电话、电视的日子。那是一种情怀,是对过去的深深眷恋。
爷爷在奶奶年轻的时候离世了,那时他们的儿女们还很小。奶奶一手拉扯着五个儿女长大。站在曾经的老屋前,一切仿佛还在昨日。奶奶亲手栽种的老枣树依然屹立不倒,可是奶奶已经离世多年。那些小时候熟悉的景象都成为了永恒的记忆。
每逢父亲的生日,我们都会聚在一起回忆过去。人们年纪越大,越容易陷入回忆之中。我们回忆着那个艰难时期和大年代的故事,回忆着年幼的叔叔们如何度过那段艰难时光。奶奶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她用自己的坚韧和淳朴教育着儿女们安分守己、不做违法的事情。后来她的儿子们都走出了村庄,有了自己的成就。奶奶的坚韧和淳朴赢得了四邻的尊重。
今年,父亲的身体不再像以往那样硬朗,原本以为可以好好地过一个生日,却没想到病魔来袭。伺候了他半年后,父亲安详地离开了我们。这永远是一种无法言喻的痛楚。现在每次回家,总觉得父亲还在,还会嘱咐我们路上小心,询问孙女的学习情况。
父亲走后,我们把母亲接来城里居住。清明回家上坟时,看到他们曾经住过的院子,一切如此熟悉却又如此陌生。仿佛老父亲还坐在躺椅上,看到我们回来高兴地迎接我们。
故乡的泥土下埋藏着我们永远的亲人,那是我们的根之所系。随着时光流逝,我们都在逐渐老去。终有一天,我们也会追随他们的脚步,长眠于故乡的土地,那是我们永远的归宿。余光中先生的诗中写道:“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那矮矮的坟墓隔断了天人之间的联系,令人难过不已。
老家的房子靠近河边,河水依然悠悠流淌。这条小河滋养着这一方人家。记得以前河水充沛时,人们可以在河里抓到许多鱼、虾和河蚌等。现在虽然河水干了,却再也找不回那些小生灵了。
每年回家过年时,都有一个风俗——年三十晚上到已故老人的家中坐坐。看着每年几乎都有离去的人,令人不禁唏嘘感慨。同时也有一些年轻的男孩女孩已经长大不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成长了在外读书或打工我们也不再认识他们了这些离开的亲人都已经尘归尘土归土留给我们永远的怀念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年轻时的我们在外打拼常常忘记了回家的路而忘记了我们的根脉在哪里有一名大伯年轻时去了新疆离家几十年最后想回家看看却成了遗憾路太远儿女不放心再加上路途遥远儿女们又忙于生计最终未能如愿回到故乡葬在了异乡的土地上对于故乡的回忆总是充满了苦与甜伤心与难过思念与凄凉无论怎样那是一种融入血液的永远情怀故乡的天依然灿烂阳光依旧明媚但无论如何也代替不了故乡那熟悉的天和阳光曾经无比怀念的故乡成了出门在外游子的永远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