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红包里藏的秘密,你真的懂吗?


在广州过春节,我体验了一次别样的新年氛围。尽管有些习俗与传统有所不同,但年的魂依旧不变,变化的只是形式。广州这座拥有170年开放历史的城市,是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经过近两个世纪的熏陶,广州多成为了商业高手,拥有灵活且务实的经济头脑。即便是在过年期间,他们也不忘对“财源”的期盼。

节前,广州的花草市场热闹非凡,金桔树成为最受欢迎的年货之一。家家户户都会购置一盆,放在厅堂前。金桔果实累累,象征着招财进宝的美好寓意。广州人信奉比干和关羽这两位文武财神,过年时也是祈求财源广进。送红包在广州的春节习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年三十那天,工厂和公司的老板会邀请没有回家的员工一起共吃年夜饭,并每人发放一个红包。这个红包并非年终奖,其数额多少并不重要,主要是图个吉利。个人拜年时,也会准备多个红包,数额不一,一般会有6元、66元等不同的金额。广州人在送红包时,会根据关系的亲疏来区分红包的金额,这是一种既讲究吉利又照顾面子的表现。

回想起老家的春节,送红包也是一项重要的传统。长辈给晚辈的红包又称为“压岁钱”,在给予压岁钱时,晚辈需要向长辈下跪磕头,以示礼节。小时候的我,最期盼的就是压岁钱,守岁的困意和疲惫都可以因此而消散。尽管知道这些钱最终可能会被妈妈统一保管,但收到压岁钱的喜悦却伴随了整个春节。那时的我,对钱的概念尚浅,更多地是感受到吉利和平安的象征意义。

今年的春节,全民抢红包的盛宴成为了新潮流,这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在某宝和某信的推动下,抢红包风头无两,除夕之夜的关键词中抢红包占据了重要位置。人们热衷于定时抢、摇一摇,整个除夕都在抢到红包的兴奋尖叫和没抢到红包的遗憾落寞中度过。这也使得今年的春节成为了历年来最为繁忙的一个。

抢红包行为也引发了一些质疑。有人称其“庸俗”,有人说“整个除夕充满了铜臭味儿”。但在我看来,过年送红包本就是图个吉利和乐子,怎么就能说它庸俗呢?抢红包的本身,不就是为了图个喜庆和彩头吗?难道仅仅是因为涉及到金钱就否定其积极意义?

就拿某宝某信的红包来说,抢到的金额往往只有几毛几块,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参与的热情。难道抢红包的人真的缺这几块钱吗?显然不是。大家更多的是为了图个吉利,或者把它当作一种游戏和娱乐。质疑者不能因为这项活动涉及到钱就称之为“充满了铜臭味儿”。传统的送红包习俗已经延续了几千年,不能因其形式的变化就否定其积极意义。

送红包只是过年的一种形式,送或不送并不会影响年的意义。我们不能因为红包的多样化而其“庸俗”或“不积极”。红包并没有那么高尚,它仅仅是人们朴素的愿望表达。如果所有行为都要被冠以积极、向上的标签,那么许多传统的过年习俗可能都会被否定。我们应该尊重并理解各种形式的过年习俗,因为它们都是人们对幸福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