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傍桑阴学种瓜上一句是啥了
《芣苢》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劳动的生动画面。每当我细细品读,仿佛被带回到那个充满乡土气息的乡间,感受到了夏秋农忙时节的忙碌与喜悦。
在我的家乡,每年的夏秋两季,田间地头总是忙碌一片,尤其是六月份收麦种秋的时候更是繁忙。那时,收割麦子并不像现在有大型机械可以直接收获麦粒,主要依靠人工劳动,用镰刀一垄垄地割倒麦子,然后装车拉到场地上暴晒。接着用牛拉着石磙一遍遍地碾轧,直到麦粒全部碾出,再将麦糠扬净,方可入仓。
虽然劳动的过程十分辛苦,但在炎炎烈日下,人们起早贪黑、不辞劳苦地在田间劳作。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和满足,因为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还种下了新的希望。
就像《芣苢》这首诗所描述的那样,妇女们采芣苢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随着诗词的微小变化,她们采摘芣苢的喜悦之情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整首诗通过重章叠句的手法,不断反复咏唱,展现了劳动的喜悦心情。
原诗中,“采采芣苢”的曲调简单明快,通过六个动作字的变化,表达了芣苢越采越多的情景。无论是车前草还是薏苡,这种可入或食用的植物,都成为了人们劳动的成果。
从第一章的初采,到第二章的成把捋下,再到第三章的手都抓不住的情景,诗歌以重叠的颂唱形式展现了劳动的辛勤劳动。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画面:风和日丽的春天,妇女们欢欢喜喜地采芣苢,孩子们在一旁玩耍跳跃。
如今,虽然生活在城市,但想起那样的情景,仍然让人心旷神怡。这首诗也赞美了我们是一个热爱劳动、勤劳的。我们从劳动中收获食物,也收获幸福和喜悦。
古歌谣《击壤歌》也表达了辛勤劳作、自给自足的生活理念。百丈怀海禅师、宋诗中的描写,以及范成大的《夏日田园杂兴》,都展现了劳动辛勤耕作的场景。
还有很多赞美劳动的诗歌和文章,如《皮囊》中的阿太所说:“皮囊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她身体力行地劳动到最后一刻。我们的父母也常说:“小车不倒,只管推。”都是在告诉我们,人要劳动,要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劳动创造了人类,创造了世界,并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获得期待的一切。最简单的幸福就是有事可做,因为只有做事了,才有希望获得期待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