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五常人怎么样
双节期间正值金秋丰收时,广袤的田野展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在这个季节里,著名主播潘涛深入到黑龙江省五常市的稻田中,展开了一次别样的探访之旅。究竟五常大米今年的收成如何呢?又如何鉴别真正的五常大米呢?跟随潘涛的脚步,让我们一同揭晓答案。
尽管今年夏天五常遭遇洪涝灾害,部分稻田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五常大米的收成依然备受关注。潘涛现在所在的稻田虽然曾经被淹,但由于过水时间较短,加上及时的自救和农技部门的全力支持,最终成功地减少了损失,稻粒依然饱满。
虽然部分区域存在减产现象,但整体而言,五常市的大部分水稻生长状况良好,大米产量得以保障。更令人欣喜的是,五常市超过七成的农田都投保了农业保险,为农户们分担了一部分风险。
踏入五常市,眼前展现的是一片广阔的稻田景色。这里的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惊人的251万亩,高标准农田整齐划一。随着稻谷的收割开始,金黄的稻穗如同波浪般翻滚在田野上,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不久之后,今年的新米就将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但在这背后,究竟是怎样将稻穗转化为香气四溢的大米饭呢?潘涛带大家继续探索。
五常市建立了严格的五常大米产业标准体系,涵盖了8个环节共计99道工序。在这个过程中,稻谷要经过层层筛选和考验。自动化加工车间里弥漫着浓郁的米香,经过清杂、去石、脱壳等初步处理,不合格的米粒将被淘汰。成功通过的米粒将被包装好,销往全国各地。
关于如何鉴别五常大米的真伪,潘涛也给出了详细的解答。消费者可以检查包装上的执行标准是否为GB/T 19266。五常市还建立了全链条溯源体系,每一袋经过认证的大米都有专属的二维码。消费者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产品的详细信息,从而确认是否为真正的五常大米。每次扫码的记录都会实时传输到农业物联网中心,实现全程可追溯。
除了溯源系统外,农业物联网中心的大屏幕上还实时显示着各种与五常大米产业相关的数据,包括种植情况、销售情况等。这就像一个智能管家,让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智慧农业的魅力。
通过这次探访,潘涛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五常大米的独特魅力。他不仅见证了从稻田到餐桌的转化过程,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饭碗的重要性。五常大米不仅是一粒粒软糯可口的大米,更是农业现代化事业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