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人物


大家好,欢迎来到小播读书,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知觉现象学创始人——梅洛·庞蒂的。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行为的结构》。这本书不仅是梅洛·庞蒂的第一本哲学著作,更是他的起点。那么,这本书究竟阐述了些什么呢?

梅洛·庞蒂在导言的开篇就明确了他的目标:理解意识和有机、心理乃至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简而言之,他想要揭示意识和自然之间的深层联系。之前的哲学思考,如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胡塞尔的现象学以及萨特的“自在和自为”的存在,虽然有其独特的观点,但梅洛·庞蒂认为它们都存在着二元对立的思维局限。

意识、意志、理性、思维等词汇在西方哲学中常常互通有无,虽然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差异,但大体上都在探讨同一问题。在梅洛·庞蒂之前,无论是笛卡尔还是萨特,他们的哲学体系往往将意识和物质置于对立的两极。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试图构建一种整体的学说,一种“介入意识”的学说。这里的“介入意识”指的是试图通过整体的方式理解内在意识和外在事物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人与意识、身体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行为展现出来。

为了进一步理解这种关系,梅洛·庞蒂引用了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反驳行为心理学。他认为,我们的行为并非简单的刺激-反应模式,而是有意义的整体。行为是一种结构化了的整体,既非单纯的物理反应,也非纯粹的意识活动。行为发生在一定的处境或结构中,而且梅洛·庞蒂还细分为物理的、生命的和人类的三个层次的结构。

那么,如何研究意识和身体之间的这种复杂关系呢?梅洛·庞蒂认为,通过描述人的行为和他对事物的知觉就可以实现。在《行为的结构》这本书中,梅洛·庞蒂试图通过人的行为来理解意识和身体的关系;而他的另一本代表作《知觉现象学》则是通过对事物的知觉来探讨这一关系。

关于自然的理解,梅洛·庞蒂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自然是众多相互外在并通过因果关系联结的事件。但这里的因果关系并非生产性的,也就是说,自然本身并不包含因果关系。世界是一个因果关系的整体,但因果关系是意识产生的,客观的物理世界并不存在因果性。这一观点与一些其他哲学家如维特根斯坦的思想相呼应。

在探讨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提到格式塔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主张以直接经验和行为来研究心理学,强调经验的整体性。而行为则主张通过研究人的行为来分析心理特征。梅洛·庞蒂在书中详细分析了这两种心理学流派的观点,并借助它们来反驳行为心理学中忽视或弱化意识对行为影响的观点。他强调我们的行为是有意识参与的,并非简单的刺激-反应模式。

梅洛·庞蒂的具有深远的影响,他对意识和自然关系的探讨为我们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还将继续深入探讨他的以及三个层次的结构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