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
“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是孔子关于人性修养和社会道德的重要论述。它深刻地揭示了不同道德境界的人在价值取向上的根本差异。
所谓“小人喻于利”,指的是那些道德修养低下、目光短浅的人,他们所看重的、所追求的仅仅是眼前的、个人的利益,比如财富、地位、安逸等。他们往往被物质欲望所驱使,缺乏长远的眼光和更高的精神追求,行为上容易受到私利的诱惑,甚至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
而“君子喻于义”,则是指那些道德修养高尚、有远大志向的人,他们所理解和信奉的是道义、正义和原则。他们追求的是更高尚的精神境界和社会价值,不仅仅关注个人的物质利益,更注重行为的合乎道义,为了真理和正义可以牺牲个人的利益,甚至生命。他们具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孔子用“喻”字,形象地说明了小人与君子在价值认知上的根本不同。小人被利益所“蒙蔽”,只能看到眼前的苟且;而君子则能“通晓”道义,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长远的意义。这句话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要求,也对社会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它告诫人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追求道义,而不是被眼前的利益所奴役。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才能推动社会向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