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千古名篇,文中通过对洞庭湖壮丽景色的描绘,以及在不同境遇下士人的不同表现,深刻地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文章开篇即点出“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展现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也象征着诗人宽广的胸襟。然而,诗人并未沉醉于美景,而是进一步探讨了“淫雨霏霏”和“春和景明”两种不同的境遇下,士人的不同表现,即“忧谗畏讥”和“其喜洋洋者矣”。通过对比,诗人揭示了当时社会风气中的一些问题,并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忧虑。

更为重要的是,文章的结尾部分,诗人直抒胸臆,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想。这句话不仅是对自己的要求,更是对所有士人的期望。诗人认为,真正的士人应该时刻关心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福祉,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在人民欢乐时与民同乐。这种“先忧后乐”的精神,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深厚情感,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因此,《岳阳楼记》不仅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更是一篇充满哲理和情感的政论文章,它激励着后人要时刻关心国家和社会,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