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从今夜开始降,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白露从今夜开始降,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描绘了一幅秋夜思乡的画面。杜甫在诗中通过对白露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白露是秋天的象征,它的降临标志着天气逐渐变凉,人们开始感受到秋天的气息。杜甫在诗中用白露来渲染出一种清冷、寂寥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念。
《月夜忆舍弟》全诗如下: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在这首诗中,杜甫通过对边塞秋夜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诗中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尤为动人。诗人通过对白露和明月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怀念之情。白露的降临,使诗人更加思念远方的亲人;明亮的月光,则让诗人感受到故乡的温暖。这种对家乡的思念,使诗人在异乡倍感孤独和无助。
杜甫的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秋夜思乡的画面,还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诗中的“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一句,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战乱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杜甫的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苦难。
总之,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对白露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苦难。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是杜甫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