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数时都要从最什么位读起

一:为什么要进行估读?
在测量过程中,由于工具的最小分度值之间存在空隙,这些空隙是没有刻度线的,因此无法准确读出这些空隙的精确数值。如果不进行估读,会使测量结果产生误差。为了减小误差,我们需要进行估读。
二:哪些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
1. 游标卡尺:游标卡尺根据其游标尺上的分度格数不同,分为多种类型。其读数方法是主尺读数加上游标尺读数,游标尺的读数不需要估读。以10分度游标卡尺为例,其精确度为0.1mm。若主尺读数为23mm,游标尺上第7条刻度线与主尺某刻度线对齐,则测量结果为23.7mm。由于游标卡尺本身的读数方式已经较为精确,因此不需要再次进行估读。
2. 秒表:秒表的读数通常也不需要估读。秒表分为机械秒表和电子秒表,机械秒表一般有两个表盘,大表盘显示秒数,小表盘显示分钟数。读取时,直接观察两个表盘的指针位置即可得出时间,不存在估读问题。电子秒表则直接显示时间读数,同样没有估读的必要。
电阻箱由于其“跳跃”式的显示方式,其读数也不需要估读。
三:如何进行估读?
估读分为下位估读和本位估读两种方式。
1. 下位估读:这是测量中为了使结果更精确的一种操作。在测量时,我们使用的刻度尺等测量工具读取数值后,需要进行估读至分度值的下一位。例如使用分度值为1厘米的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若物体长度介于12厘米和13厘米之间,更靠近12厘米,则会估读为12.3厘米。这样做可以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2. 本位估读:这是测量估读的特殊方式,主要对测量工具分度值的本位进行判断和估计。在一些对测量精度要求不高,更注重测量效率和便捷性的场景中,本位估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例如使用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若物体长度介于某个毫米刻度之间,可以直接对该毫米刻度进行判断和估计。但需要注意的是本位估读主观性较强,不同测量者可能对同一测量对象进行不同的估计。因此在进行本位估读时需要结合具体的测量任务和工具特点进行选择和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