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送男子的礼物


在古老的笔记小说集《西京杂记》中,讲述了关于西汉时期受宠的双胞胎姐妹赵宜主和赵合德的故事。这两位传奇姐妹以其绝世之美和在宫中的事迹成为了后世的话题。

姐姐赵宜主因其舞姿轻盈如燕而被称为“汉代第一”,并因其独特的魅力而得到了汉成帝的宠爱。妹妹赵合德则以其深沉的心机而闻名。据传,为了缓和与姐姐之间的紧张关系,赵合德曾赠送过一批精美的礼物给赵宜主。在记载这些逸事的《西京杂记》中,详细列出了礼物的清单。

在这份礼物清单中,有一件名为“金错绣裆”的礼物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金错绣裆”的“错”字,是古代金银错工艺的体现。据汉代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错,金涂也”,即用金来装饰。而清代古文学家段玉裁进一步解释,“错,俗作涂,又作措,谓以金措其上也”,描绘出当时皇家服饰奢华的装饰效果。

这种金银错的审美趣味不仅仅体现在服饰上,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广泛应用于青铜器。春秋时期的错金鸟兽纹戈和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文物,都展示了金银错工艺的魅力。这种工艺通常是将金银丝或片嵌入玉器或青铜器表面的凹槽中,形成美丽的图案或文字,然后磨光,使不同金属的光泽相互映衬,更加突出和华美。

在西汉时期,这种金银错工艺被广泛应用于青铜器,如藏于博物馆的错金银云纹铜犀尊,就是一件华丽的酒器。观复博物馆收藏的一些战国至汉代的金银错器物,如错金银虎头、错金银兔形镇等,都展示了这一工艺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

有学者认为,“错”有两重概念:狭义的“错”指嵌错,而广义的“错”则包括所有具有错彩效果的工艺。这种错彩视觉效果不仅可以通过嵌错实现,还可以通过局部鎏金等工艺达到。唐宋时期的银器上常使用局部鎏金工艺,称为“金花银器”。这种工艺将金银两色的绚丽发挥到极致,为器物增添了丰富的视觉表达。

观复博物馆以馆藏的【西汉错金银兔形镇】及【南宋龙泉窑官釉象纽盖罐】为灵感,推出了金云昌途卯兔茶罐。这一创举体现了观复博物馆“与古人对话,与文化同行”的创物初心。人们可以通过购买这一茶罐,感受到古代工艺的魅力,同时也为收藏增添了一件具有文化价值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