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这个典故出自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讲的是蝉被螳螂捉住,螳螂又差点被黄雀吃掉的故事。
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源自一个古老而富有深意的典故,它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充满戏剧性的场景:在树梢上,一只正在高歌的蝉,突然被一只目光锐利的螳螂盯上。螳螂为了饱腹,凭借其敏捷的身手和凶猛的爪牙,悄悄接近蝉,准备发动致命一击。然而,就在螳螂即将得手的瞬间,一只黄雀从天而降,它的目光同样投向了螳螂,似乎准备将这只得意的捕食者纳入自己的口中。这个典故不仅揭示了自然界中弱肉强食的残酷法则,也寓意着人们在追求利益时,往往会忽略身后的潜在危机。它告诫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了可能出现的危险。同时,也提醒我们要有远见,善于观察周围环境,避免陷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被动局面。这个成语的故事,以其深刻的寓意和生动的形象,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象征,流传至今,启示着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