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喜欢菊花为什么写桃花
纪录片所展现的画面,溪水潺潺,池鱼自在游曳,给人一种无拘无束的舒适感;闲云野鹤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展现出一种自然宁静的美。这种清静舒心、气定神闲的画面,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惬意与美好。
人生短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钟爱之物。正如陶渊明所钟爱的,便是那菊花。
他居住在人间烟火之中,却仿佛远离了喧嚣的车马之声。
若问他是如何做到这般超脱,只因他内心志向高远,因此能感受到所处之地的偏僻与清静。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自得之际,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如画,鸟儿结伴欢歌归巢。这其中蕴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明了,却难以用语言表达。
这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面,源于魏晋时期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这首诗作于公元四一七年,正是东晋前夕,陶渊明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借酒抒感,他表达了自己在“喧嚣”中坚守节操,不同流合污,远离名利纷争,身心自由的境界。
陶渊明的诗歌中,景、情、理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诗中的“此中有真意”,蕴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明了,却难以用言语表达。这种“复归自然”的“真意”,就在诗中的景、情、理之中。引人入胜,值得细细品味。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改名潜,别号五柳先生。他是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和“田园诗派之鼻祖”。他的创作深深地反映出自己的志向、情感与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