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3接口有什么用


探讨纷繁复杂的U接口及其改名史

本文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APP,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前言

面对诸如U Type-A、U Type-C、U 2.0、U 3.0、U 4等一系列U接口,你是否感到眼花缭乱?今天,我们就来理清这些令人困惑的U接口,以及它们的坑爹改名史。

一、U接口的主要类型

U接口发展至今,主要有Type-A、Type-B和Type-C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的区别在于接口的形状。

1. U Type-A

这是最常见的U接口,通常用于电脑上的鼠标、键盘、U盘等设备。Mini Type-A和Micro Type-A分别是小型化和更小型化的Type-A接口,现在已经较少见。

2. U Type-B

这种接口常见于打印机等设备。Mini Type-B和Micro Type-B是小型化和微型化的Type-B接口,目前也基本上难以见到。而U 3.0 Micro Type-B则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接口,为了支持U3.0,厂商将Micro Type-B接口横向加宽,目前多应用于移动硬盘。

3. U Type-C

这是目前最为流行的U接口,支持正反两个方向插入,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设备。Type-C接口支持充电、数据传输以及视频输出,因此有“全功能C口”之称。

二、U接口的传输速度分类

U 1.0、2.0、3.0等是U传输协议或版本,对应着不同大小的带宽。

U 1.0是最初版本的U接口,传输速率较慢。U 2.0引入了480Mbps的高速传输速率,并向下兼容低速和全速模式。U 3.0则提供了5Gbps的超高速传输速率,并向下兼容U 2.0及以下版本。U接口的命名经历了一系列变化,让人难以捉摸。例如,U3.0后来更名为U3.1 Gen 1,支持10Gbps的U3.1则更名为U3.1 Gen 2。最近的改名让人晕头转向,但好消息是,现在U-IF要求直接标注支持的带宽和功率,让人一目了然。不过实际购买时仍需要注意区分各厂商的不同命名方式。而新的U标准命名为U4,它基于Thunderbolt协议开发,提供了高达40Gbps的传输速率并支持动态调整以达到最优的使用环境。值得一提的是,它仅支持Type-C接口。另外关于雷电接口的相关介绍在此不再赘述。总之购买前需要明确其支持的传输速度和充电功率即可判断这根线的好坏。另外不得不提的是未来趋势将是全功能数据线即C to C的线将会越来越流行一根线就能够满足充电反向充电数据传输视频传输等功能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