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开立方等于多少


中线咽喉工程——穿黄工程纪实 徐宏星摄

□本报记者 陈学桦 通讯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成安林

在丹江口水库的长江水汹涌而出,穿越中线穿黄工程的黄河北岸闸口,水流湍急,一路向北。这是记者在被称为中线咽喉工程的穿黄工程现场,于6月21日亲眼目睹的壮观景象。

穿黄工程是长江与黄河在祖国大地上历史性的交汇点,保障一渠丹水穿越黄河输送到北方,润泽千众的生活。该工程不仅宏伟壮观,更展现了的奋斗精神。

中线干线穿黄管理处的高级工程师舒仁轩详细介绍了这一标志性、控制性工程。他表示,穿黄工程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穿越大江大河的水利工程之一。其中最关键、施工难度最大的部分就是穿黄隧洞。这一隧洞是国内穿越大江大河直径最大的输水隧洞,也是国内首次采用盾构方式穿越黄河的工程,创下了长距离软土施工的新纪录。

从2005年9月开工建设到2013年12月完工,历时8年多,穿黄工程凝聚了无数建设者的心血和智慧。这一过程中,人们展现了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创新思维、敢于挑战的勇气和毅力。

舒仁轩介绍,穿黄工程的设计流量为每秒265立方米,加大流量时可达每秒320立方米,相当于十几个家庭一个月的用水量。

为了展示建设历程、弘扬奋斗精神、加强水利科普教育,以及向为工程付出辛勤和智慧的建设者们致敬,焦作城区段总干渠入城拐角处设立了方志馆分馆。该馆主体建筑外部装修已经完成,内部施工正在进行。馆外陈列的穿黄工程盾构机等大型施工机械已经组装到位,计划在今年“七一”正式开放。

在方志馆分馆的北侧,一台直径9米、全长约80米、总重量约1166吨的大型盾构机横卧在地,蔚为壮观。这台被誉为“黄河号”的盾构机,是穿黄工程中的功勋设备,由中铁十六局在施工中使用。它拥有12000多个零部件,是当时世界上直径最大的盾构机,被称为“工程机械之王”。

如今,通过穿黄工程输送的江水,已成为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润泽了中线工程沿线的城市,改善了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支撑。这一伟大工程不仅展现了人类的智慧与勇气,更是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