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龙点睛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北宋赵佶的《瑞鹤图》与传统文化中的仙鹤象征

提及鹤,我们常常想起秋季的晴空之下,鹤舞云端的壮美景象。在传统文化中,鹤不仅是季节的象征,更是祥瑞和长寿的代表,承载着人们的理想与愿望。

霜降之际,鹤群开始迁徙。在我国东北和俄罗斯等地生活的鹤,此时会返回黄河流域的湿地,那里成为它们安心繁殖、过冬的家园。这一景象被许多中原地区的诗人所见,于是有了秋天白鹤冲上云霄的诗意描绘。

鹤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显赫,被视为仙人的坐骑,《相鹤经》中称其为“羽族之宗长,仙人之骐骥”。自殷商时期开始,鹤的形象就出现在雕塑和神话传说中。因其善飞,鹤成为古人眼中可以沟人的仙鸟。

鹤被誉为“一品鸟”,在明清时期,一品大员的服饰上常有“鹤袍”的图案,象征着地位的高贵。仙鹤飞翔的图纹更是象征着“一品高升”。

从自然之鹤到神仙之鹤的转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汉魏晋南北朝期间,把鹤视为神仙的化身,认为它是上天的使者。道士被称为“羽士”,道士的袍子被称为“鹤氅”。民间常说的“驾鹤西去”,本指修行圆满之人得道成仙。

历代文人墨客创作了许多以鹤为主题的作品。在《诗经》中,就有两篇咏鹤的诗。鹤的声音高亢嘹亮,人们还用“风声鹤唳”来形容陷入惊慌恐惧的人。魏晋文人经常以鹤来自喻,认为自己就像闲居旷野不被重视的野鹤。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背后还有一个关于黄鹤的传说,使黄鹤更具有神秘色彩。

传统音乐中也有不少以鹤为题的名篇,主要表现鹤的高洁情操。如古琴曲《鹤鸣九皋》就是通过悠远的弦音塑造鹤高洁的形象。

北宋政和二年,宋徽宗赵佶在上元节次夕看到汴京上空群鹤飞鸣,认为这是“仙鹤告瑞”的祥兆,欣然命笔创作了千古名作《瑞鹤图》。虽然祥瑞之愿难免落空,但鹤确实是一种长寿的动物,人工饲养的丹顶鹤能活到70多岁。

从自然到神仙再到自然,鹤的身上既蕴古老的文化信息,又融入了现代的环保理念。这些为现代艺术家提供了更加丰厚的创作土壤。(作者:姜兴达、孙继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