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任何程序都是已停止工作的
深夜的济南玉函路上,垃圾清运工徐延军开始他的工作。当霓虹灯如同退潮般逐渐熄灭,他身披荧光黄,驾驶电动垃圾车穿梭在夜色中。这个五一假期,齐鲁壹点记者深夜跟拍,记录下了这位城市守护者的日常生活。(齐鲁壹点爆料热线:0531-XXXXXXX;邮箱:)
夜班垃圾清运工作的日常从晚上10点开始
晚上10点,徐师傅的垃圾车准时启动。在玉函路的垃圾堆放点,他将满载垃圾的黑色垃圾桶熟练挂到车厢上。随着机械的提示音和嗡嗡声,果皮、餐盒等废弃物倾泻而出,垃圾的酸腐气味在寒夜中扩散。
徐师傅解释:“白天在城区没法工作,特别是早晚高峰容易造成拥堵。”为了维护城市秩序,徐师傅的工作时间大多安排在夜间。
居民楼的灯光逐一熄灭,徐师傅和他的搭档马师傅轻声细语地工作。垃圾桶的拖动声、车轮碾过路面的声音都被刻意压低。他们首先收集玉函路两侧小区和工作单位的垃圾,这些地方垃圾桶分散,收集难度较大。为了不影响居民休息,他们总是优先处理这些区域的垃圾,努力在零点前完成任务。
凌晨的“午餐”与极端天气的挑战
完成一轮垃圾收集后,徐师傅将车开到充电站充电,等待凌晨垃圾中转站开门。这段时间,他展示了包里的物品:“我的包里带了眼水、消毒酒精、半个馒头、糖,还有媳妇给的压缩饼干。”
对于徐师傅来说,等待中转站开门时吃的干粮就是他的“午餐”。他说:“刚开始时确实不容易,但现在慢慢习惯了。”冬天工作时,他面临极大的挑战。装一次垃圾,衣服就会被汗水一次,但上车后体温又会将汗水烘干。临近年关时,落叶和生活垃圾增多,他们甚至有时要工作到第二天中午。下雨天也是徐师傅头疼的问题,“下雨不仅影响行车安全,还会淋湿全身。”
随着黎明的到来结束一夜的工作
随着天际线泛起蟹壳青,徐师傅和他的搭档紧张地进行最后一轮垃圾收集。整个夜晚,他们要完成四轮收集。后两轮主要收集垃圾桶集中区域,“这些地方路程短、收得快,但也是最累的。”徐师傅说中间不能休息,只能连续工作。当早上7点的早高峰来临,他们完成最后的工作,熄灭引擎。随着市民开始新的一天,徐师傅结束了他的夜班工作。他的辛勤劳动化为市民脚下干净的街道。城市在黎明时重置记忆,但文明离不开这些默默付出的人。我们期待更多市民通过齐鲁壹点APP或微信小程序提供新闻线索,让我们共同关注这些城市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