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棉布料是软的还是硬的
起球是一件让人很头疼的事情,它不仅影响美观,更会让穿着的舒适感大打折扣。“不起球”的全棉面料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现实情况往往并不尽如人意,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原因呢?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解析这个问题。
我们要明白一个概念:全棉面料是不会起球的。
相信很多人听到这个说法都会有些惊讶。但实际上,这里涉及到另一个概念——纯棉。纯棉不等于全棉。纯棉面料通常以棉花为原料,含棉率在70%以上就可以称之为纯棉。而全棉则表示面料由100%的棉制成。
理论上来说,全棉面料是不会起球的。如果出现起球的情况,可能是因为面料中掺杂了其他材质。但这并不意味着面料的质量不好。棉花虽然优质,但也存在弹性不足、挺括性不好等缺点,这时候就需要其他面料来加以改善。
例如,棉麻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通常由35%的麻和65%的棉混合而成。棉的柔软与麻的透气性强相结合,使得这种面料制成的衣物非常轻盈,非常适合夏季穿着。
起球现象,在国外被称为“fuzzing and pilling”,指的是面料表面因摩擦而产生绒毛,进而形成小球的瑕疵。
实际上,大多数短纤维织物都会起球。好的纯棉面料通常是由较长的纤维制造而成,经过起毛处理后,面料表面会有一层柔软舒适的绒毛。大多数表面有毛的面料在经过摩擦后,表面的毛纤维都会纠结在一起,形成起球的现象。
那么,为什么有些纯棉纺织品看起来并不起球呢?这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 纤维强度:纤维强度是指纤维在断裂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化纤面料的纤维强度通常大于纯棉面料,因此起球现象更为明显。而纯棉面料的纤维强度较低,在洗涤和摩擦过程中,毛球会逐渐脱落。
2. 纤维长度:纤维长度也是导致全棉起球的重要原因之一。棉纤维的长度取决于棉花的品种、生长条件和初加工过程。如果棉花采摘时机不当或纺纱工艺存在问题,可能导致纤维长度不一,从而出现缩水率不一,引发全棉起球的现象。
3. 纤维捻度:纤维捻度是指纤维所捻成的回旋数。捻度大的纤维抱合力大,面料结构紧密、平整,不容易起球。含棉量较低的面料往往更容易起球。
4. 洗涤方式:不正确的洗涤方式也容易导致纤维受损断裂,从而产生更茸,引发起球现象。包括洗涤时间过长、温度过高、洗涤剂使用不当等都会加大起球的可能性。
如果排除外部因素的影响,100%的全棉面料是不会起球的。大多数纯棉面料之所以会出现起球现象,主要是因为受到外力影响,面料中的纤维脱离织物(纱线)而游动到面料表面形成毛茸。经摩擦后,强度低的纤维毛茸会坠落,而强度高的纤维毛茸则相互纠结形成小的纤维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