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青春的现代诗高中生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展现了汴京的繁华盛景,包括800余人物、数十座建筑及众多牲畜舟车。近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一学生陆耗时两年临摹了这幅国宝级文物。
4月27日,现代快报记者在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有幸见到了这幅临摹佳作。这幅长达3米、宽30厘米的临摹作品,精细还原了原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无论是人物服饰装扮、屋顶瓦片数量还是屋内陈设,都栩栩如生,仿佛让人置身于喧嚣热闹的古代闹市。
陆从小便热爱绘画,从二年级起便踏上了艺术之路。他对古代书画瑰宝充满迷恋,特别是《清明上河图》更是让他为之倾倒。该画作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巧妙地融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图画中,展现了画家张择端的高超艺术表现能力。两年前,陆在父母的鼓励下开始着手临摹这幅画作。
临摹《清明上河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极大的专注力和耐力。全卷涉及800余人物、数十座建筑及众多牲畜舟车,每一笔都需要精细入微的描绘。陆每次绘画都会投入四五个小时,沉浸其中,忘记时间。
为了还原北宋市井风貌和绘画技法,陆从图书馆借阅了《东京梦华录》《绘画史》等典籍,反复研读。他认真钻研构图、笔触以及历史背景,为完成画作提供了跨学科的知识支撑。
在临摹过程中,陆面临着诸多挑战。构图的布局、人物的神态塑造和船只的描绘都是极具难度的。虽然有过放弃的念头,但在父母的鼓励下,他重新振作,凭借极大的耐心和毅力,从线稿、勾线到细节修饰,终于完成了这幅佳作。
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宋晓梅表示,陆的临摹作品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对“何以”的思考答卷。这幅手绘千年的青春实践是学院美育和专业教育的深度结合,展现了新时代青年传承文脉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