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立雪是谁写的故事
亲爱的父母,他们在生活的桥段上相遇并相爱,构建了我们的家庭,现在我想写一些文字回忆他们。
父亲去世刚刚四十六天,母亲也离我们而去。而且非常突然,就在大爆发的高峰期染疾逝世。这是始料未及的事情。母亲在父亲火化的时候曾经写给他一句话:请你在奈何桥上等我……奈何桥,是阴阳两界的交汇之地吗?我曾经无知地询问。妹妹告诉我关于孟婆汤的典故,但我明白奈何桥不仅是分离的象征,更是相聚的开始。虽然我不会再有机会向母亲求证她的想法,但我能感受到她那份对父亲的深深眷恋。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在世时,他是我们的天,而母亲则是支撑这片天空的天梁。父亲的病痛或心事,只要母亲说上一句没事,便会让他平静许多;我们儿时跌倒受伤,跑回家,母亲轻轻吹两下,抹上碘酒便不再疼痛。母亲总是那么细心和体贴,常常熬夜为我们织毛衣,或者用那架老旧的缝纫机做出美丽的布拉吉。每当父亲的朋友们来访,母亲总能变出一桌丰盛的佳肴,她的拿手菜总是能让客人们赞不绝口。
母亲原本也是文采飞扬、深谙诗词歌赋的女子。她曾经发表过小说和报告文学,部分作品被收入了我们的家族《程门立雪》。因为父亲的才华过于耀眼,母亲的才华被掩盖了。其实她更擅长旧体诗词,她的床头一直放着一本不知何年出版的《柳永•李清照词》。还有一本1958年商务印书馆第八次印刷的《石头记》,里面的诗词母亲几乎能倒背如流。对此,父亲也常常赞不绝口。
平日里,父母夫唱妇随,有时则是妇唱夫随。他们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如母亲吟唱京剧、父亲二胡伴奏的日子,或是父亲即兴作诗、母亲给予建议的时刻。那一年,我们的儿子考入牛津大学时,父亲立即挥毫泼墨作诗表达他们的喜悦心境。那种共同的快乐、合作与默契仿佛跃然纸上。诗词是这样的:“闻暸今溃三秦地,东风入牛津。浩瀚学海显勤奋,朝来映程门。”这首诗词是大妹在父亲去世前几天的一摞宣纸中发现的。那时母亲还在世。父亲公平的书法还为我们三姐妹每人书写了梅花诗。每当准备装裱时,我们总会发现落款处没有盖章。只有母亲懂得该用哪个印章、盖在哪里。他们的合作默契令人赞叹。那天当我展示父亲的书法作品给母亲时,她立即指出了哪里缺章。在母亲的指引下,我找到了印章并帮母亲一一盖好宣纸上的印章。那个明媚的下午,母亲的记忆力令人惊叹。她熟练地挑选印章、蘸印泥并逐一盖好宣纸上的印章。那一刻她的动作娴熟轻便,仿佛父亲就在她身旁看着她一样。
我记得那天母亲完成了一项事业般的开心和满足。父亲住院时母亲不愿离开自己的家即使妹妹邀请她同住她也拒绝了她说要留一个希望在家里等着父亲尽管我知道父亲已经无法再回家了但她仍然坚持留下了这个希望她要在她和父亲的家那个她觉得是根的地方向世界告别我约定明年要陪伴她一个暑期听她讲述她的故事但现在什么都来不及了!
小妹给已经去世的母亲写了一封长信寄往天国我也写了写得很短充满了悲伤:妈您给了我生命和无私的爱您的善良美丽是我永远的榜样谢谢您给了我来到这个世界的机会做您的女儿是我们的缘分也是我的荣光妈您和爸在奈何桥又相见了好好在一起!女儿丹梅永远怀念你们!2022年写于德国汉堡来源于内心最深处的思念与回忆。“我亲爱的父母啊!”他们如今已然再次相会于奈何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