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度越大流动性越大还是越小


第1章 建筑工程设计与构造要求

知识点1:高层民用建筑是指高度大于27.0米的住宅建筑和高度在24.0至100.0米之间的非单层公共建筑。

知识点2: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民用建筑按其高度和层数可分为单层、多层和高层民用建筑。高层民用建筑进一步可划分为一类和二类,分类依据包括建筑高度、使用功能和楼层建筑面积。

知识点3:为确保人员疏散,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民用建筑应设置避难层。人员正常活动的架空层及避难层的净高不得低于2米。

知识点4:关于楼梯设计,(1)主要交通用的楼梯梯段净宽一般按每股人流宽为0.55米+(0~0.15)米的人流股数确定,且不少于两股。每个梯段的踏步不应超过18级,且不少于2级。(2)楼梯至少应在一侧设置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应加设中间扶手。(3)室内楼梯扶手高度从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得低于0.9米。楼梯水平栏杆或栏板长度超过0.5米时,其高度不得低于1.05米。对于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及其他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楼梯井净宽大于0.2米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坠落的安全措施。

知识点5:抗震设防的建筑根据其遭受后可能造成的伤亡、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程度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分为甲(特殊)、乙(重点)、丙(标准)、丁(适度)四个类别。

第2章 主要建筑工程材料性能与应用

知识点6:框架结构在中的震害主要发生在梁柱节点和填充墙处。柱的震害重于梁,柱顶的震害重于柱底,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

知识点7:消能器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和消能器的类型合理选择连接形式,如支撑型、墙型、柱型、门架式和腋撑型等。

知识点8:当消能器采用支撑型连接时,推荐采用单斜支撑布置、“V”字形和人字形等布置,应避免采用“K”字形布置。

知识点9:隔震层使用的隔震支座产品和阻尼装置应经过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且型式检验报告的有效期不得超过6年。此外还应满足相关的产品要求。

知识点10:结构的可靠性包括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结构设计必须确保这三方面的要求得到满足。

知识点丰富的内容待续,完整版请留言“建筑10页纸”免费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