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领的标准是什么意思
傍晚时分,装修工人杜强(化名)结束了忙碌的一天工作,回到他在北京通州的蓝领公寓。他洗去身上的灰尘,在镜子前为头发打上蜡,然后悠闲地躺到,脚伸进热水桶里享受泡脚的惬意时光。
△ 12月10日,在繁忙的北京工地上,杜强和他的工友们正在辛勤劳作。
当天,在同样的公寓里,杜强养成了泡脚的习惯。这间公寓与过去他在北京住过的简易工棚、移动板房、城中村自建房等形成鲜明对比。过去的生活环境脏乱差,狭小的空间拥挤不堪,空气都难以流通。“以前住的地方水压都不稳定,洗个澡都是问题,更别说泡脚了。”他回忆道。
现在的蓝领公寓截然不同:房间宽敞明亮,配有独立的厕所和浴室,还有专人打扫,干净卫生。虽然与工友们合住,但大家都是同事,氛围融洽。
近年来,北京不断推出保障住房安全,解决城市运行和服务保障行业务工人员的住宿问题。为促进职住平衡,北京市四部门于2018年6月印发了《关于发展租赁型职工集体宿舍的意见(试行)》,鼓励将闲置的非居住建筑如低效的厂房、商场、写字楼或酒店等改建为租赁型职工集体宿舍。
意见实施两年来,一批蓝领公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安歆乐寓、魔方公寓等。据统计,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市已有多个非居住建筑改建的租赁房项目开工,数千套集体宿舍投入运营。其中像杜强所住的蓝领公寓就是由工业厂房改建而成。除了基本的住宿设施外,公寓还设有餐厅、洗衣房、公共客厅等公共活动空间,甚至有的还配备了健身房、阅读区等,满足住户的精神文化需求。
保洁员肖艳红也住在这类公寓中。她所在的公寓是由旧古玩市场改造而成,位于三环边上交通便利。曾经她住在月租一千元的城中村群租房里,如今住在暖气充足的公寓中,过冬只需穿短袖。而90后快递员史志鹏也曾经历失业的困境后转行送快递,现在被公司安排在离快递点仅十分钟车程的蓝领公寓居住。随着工作的稳定,他在公寓内购置了电脑娱乐设施享受余暇时光。
对于杜强来说,“我从没奢望过能在北京拥有属于自己的住房,我只希望能躺在一张舒适干净的。”如今的蓝领公寓让他实现了这个简单的愿望。摄影并撰文:新京报记者郑新洽 编辑陈婉婷 校对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