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厚的读音bao还是bo
珍贵生命的多样性与消失的基因宝藏
我们星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便是生命的多样性。每一次基因的消失,都是对生命无限可能性的损失。此时此刻,有一群人在投身于一项特殊的任务,他们正在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普查与收集行动。这不是一项普通的工作,而是在抢救那些即将消亡的多彩生命形态,编纂一部充满未来的农业典籍,为后代建设一座充满无限可能的资源宝库。
在遥远的丛山之中,草木繁盛,生机勃勃。在城镇化浪潮未及的角落,我省许多地方品种和野生种质资源仍在绽放生命力,但长期以来鲜为人知。我们跟随省农科院的专家,一同探寻这些珍贵的基因,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它们将成为难题的关键所在。
在宁波宁海,有一种古老的习俗令人着迷。在新娘嫁入夫家的日子里,总会有一幕独特的景象:新手切割下枨子的皮,用热水冲泡后,恭敬地呈给公婆。这一习俗蕴深厚的文化意义。
宁海人称呼的“枨”,与“长”同音,这是吴语区方言中保存下来的古音。在现代汉语字典中,“枨”的读音主要为cheng(第二声),主要解释为“木杖”,但其详细字义中仍保留了关于一种果实的描述:枨子,状如青桔,青的酸的果子。
宋代文豪欧阳修曾作诗赞美枨树,称其为“嘉树”。在宁海县力洋镇燕楼山村的一家农户旁边,省农科院种质资源调查队发现了一棵独特的枨子树。这棵树高约4米,树冠圆头形,叶片细长,枝条长刺。虽然果实产量不高,但其用途广泛。
当地最大的枨子种植户叶伟建告诉我们,枨子仅在宁海、象山一带零星种植。果实主要用于自制茶饮和用。虽然果肉酸苦,一般不食用,但其果皮却有多种用途。新鲜枨子皮可切片泡茶,也可晒成陈皮储存。还可以抛弃果肉,挤出果汁当醋来烧菜。明《长物志》中也有记载,枨子的瓤可制汤,皮则可制作糖片、糖丁等。
最让省农科院专家感兴趣的,是枨子茶在宁海婚俗中的重要地位。这一习俗已经流传了百年。叶伟建回忆说,几十年前的新娘需要更加隆重和复杂地执行这一习俗,不仅要将枨子茶端给公婆,还要送给街坊邻里。这一习俗不仅是对新娘刀工的挑战,也是公婆测试儿媳能力的方式。
枨子所属的香圆类在宋代因其强烈的而备受推崇,甚至被用作熏衣的材料。其香气馥烈,人们常用其皮祛除冰箱异味、放在空气中充当清新剂或驱蚊香。枨子还有不菲的用价值,多本医学著作中均有相关论述。
枨子作为一颗独特的果实,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故事,还蕴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它的故事将一地风物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让我们在今天依然能感受到传承了百年的传统婚俗文化对这个地区人文精神的精彩点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