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怯这两个字怎么读
在北方方言区域,有许多常见的字,在日常口语中经常读到,但是当我们看到这些字时,往往会觉得陌生,不知道它们的读音和含义。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生活中口语常用的字,你能准确地读出并理解它们的意思吗?
舀(yǎo)- 用瓢、勺等工具取液体,比如舀水、舀汤等。比如你可以说:“用舀子舀点水浇浇花。”或者“用勺子舀点汤尝尝味道。”
舀是一个会意字,上半部分是“爪”,下半部分是“臼”(读作jiù),形状像伸手掏取的样子。在生活中,食堂或家庭厨房里通常有塑料或镀锌的带把手的取水工具,叫做“舀子”。
搲(wǎ)- 在方言口语中,搲和舀的意思相似,都是用瓢、碗、勺等工具取东西。但搲的范围更广一些,可以动手帮忙,比如搲米、搲面等。比如你可以说:“给我搲一块西瓜吃。”或者“搲一碗米来煮饭。”
哕(yuě)- 在口语中常表示呕吐的意思。比如“吃太多了,都要吐出来了。”或者“肚子里不舒服,吐出来就好了。”还有“干哕”,就是想要吐却吐不出东西来。
饧(xíng)- 本义是用麦芽或谷芽熬成的饴糖。生活中,在和面的时候,把面放置一会儿,让面和水充分融合,这个过程就叫做饧面。饧也有朦胧、迷糊的意思,如《西游记》中的“八戒饧眼”。
敹(liáo)- 本义是选择。在口语方言中,敹有缝缀的意思。比如“衣服破了,帮我缝几针。”或者“裤子边有点破了,你缝一下。”懂得针线的人都会敹,但知道这个字形状的人不多。
溏(táng)- 本义是不凝结、半流动的状态,像糊状的东西。比如我们常说的溏心蛋、溏便等。在生活中,去街上吃早点时,常常会要点荷包蛋,老板会问:“要溏心的吗?”
揞(ǎn)- 在方言口语中,揞有压盖、遮藏、治服的意思。比如“在伤口上揞点消炎粉。”“把小孩的屁股揞住,别让他动。”
皴(cūn)- 当皮肤因为受冻或风吹而干裂时,我们称之为皴。皮肤上积存的泥垢和脱落的表皮也叫皴。比如“她的手皴得太厉害了,不能干活了。”在开放前,特别是农村,由于缺衣少食,冬天皴手的情况很常见。虽然皴是口语常用字,但很多人看着这个字会觉得陌生。
瘆(shèn)- 本义是病而寒颤。后来有可怕、害怕、恐惧、恶心的意思。比如“这个古庙里静了,有点瘆人。”“你别说了,太恶心了。”
扽(dèn)- 在口语方言中,扽是指迅速有力地拉动。比如“你拉一下绳子,看看上面有没有人?”“把衣服扽一下再晒,去掉皱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