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假狐威背后藏的故事,你真的了解吗?
要教好一门课,深入研究教材是至关重要的。多年来,语文教材主要采取单元式和主题式学习方式,这需要我们的老师投入精力去研读、思考和输出。
今天,我将以魏燕老师的成语寓言故事研读案例为例,为大家解读教材的方法提供一些启发。
解读教材的方法因人而异,但魏燕老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以《狐假虎威》为例,展开深入学习。
魏燕老师紧扣单元主题,明确了《狐假虎威》所在的单元人文主题是“相处”。围绕这一主题,她精心研究了该单元的几篇课文,包括《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纸船和风筝》、《风娃娃》。她决定首先从狐狸为何给人留下的狡猾印象入手,引导学生理解朋友间的相处之道,不应像狐狸那样狡诈。
在解读语文素养方面,魏燕老师总结了三个教学重点:自主识字、自主阅读、复述课文。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她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通过表演理解描写神态、动作词语的意思等。
接下来,魏燕老师深入研读课文,通过自读课文十问,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她不仅关注课文本身的内容,还关注课文的写作特点、用词造句等。她还结合单元语文素养训练重点,对教学中的已知和未知领域进行了详细分析,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分享她的教学经验时,魏燕老师强调了制定教学方案的重要性。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和自主学习单的设计思路。她指出,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已知领域和未知领域的结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达到教学目标。
魏燕老师还提到了用分角色演一演的方法表现成语的意思,这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她还强调了知道“狐假虎威”是个成语的重要性,并教授学生用随文释义的方法理解成语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