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个音字母读一遍
自19起,每年的9月第三周都被定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今年,即从9月16日至22日,是第22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那么,究竟什么是普通话呢?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并遵循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的语法规范。
你的普通话水平如何?这个问题可能让许多四川人感到困扰。前段时间大热的电影《哪吒》在网上引发了一股四川人念不好“哪吒”的热潮。四川人的普通话版本,如“拿抓”、“罗砸”、“哪咋”,展现了四川普通话的独特魅力。网友们纷纷戏称:不怕天不怕地,就怕四川人说普通话。
对于四川人来说,说不好普通话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发音差异。大部分四川地区使用的四川话没有平舌和翘舌之分,因此四川人在发某些音时,如“超市”和“尺子”,往往会把翘舌音发成平舌音。还存在鼻音边音混淆的情况,比如“南方”和“兰方”,“福建”和“胡建”的混淆。
其次是地方俚语。四川方言中的俚语非常丰富,大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习惯使用这些词语,因此在说普通话时容易混入俚语,形成了所谓的“椒盐普通话”。比如四川话中的“蜻蜓”和“膝盖”用普通话说就是“丁丁猫儿”和“客西头儿”。
还有声调差异。虽然四川话属于北方语系,与普通话在数字发音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声调上存在差别。很多四川人在说普通话时,即使是一样的字,因为声调不同,听起来也会觉得别扭。
听了一段融合以上几点的“椒盐”普通话视频后,大家可能会有所感触。孩子们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不仅老师会感到困扰,孩子们也会觉得无奈。
这不仅仅是一段让人笑过就忘记的视频,更应该引发我们对椒盐普通话对孩子影响的思考。特别是在孩子的幼小衔接阶段,学说正确流利的普通话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在这个阶段,标准的汉语拼音有助于孩子的语言发展,规范的语言环境则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语法结构的学习,为孩子日后的书面语言学习打下基础。清晰的口齿和表达能力也便于孩子更好地与人交往。
许多家长可能自身的普通话并不标准,不知道该如何正确教导孩子。在今年的普通话推广周期间,我们为家长们准备了《声母表中的声母标准读法》、《韵母表中的韵母标准读法》以及《26个字母的标准读法》的音频资料。家长们可以让孩子跟随学习。
本文由红星新闻记者陈薪屿、蒋超撰写,编辑为刘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