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手机的距离感应


在 2017 年,随着国产手机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产品同质化现象愈发严重。为了脱颖而出,魅族推出了一款独特的手机 —— 魅族 Pro 7,其最大的亮点在于配备了一块 1.9 英寸的后触屏。这块后触屏能让用户在利用背面摄像头自拍时,依然能看到自己,即使手机反放也能及时收到各种信息提示。如今,电话、短信、上网等已成为手机不可或缺的核心功能,而性能、摄像头和屏幕等也是手机发展的必然趋势。但除了这些主流功能外,还有一些需要搭配硬件才能发挥作用的特色功能,如魅族的背屏,它们的存在必要性引人深思。

首先我们来谈谈遥控功能。早在 1950 年代,电视遥控器的概念就已经出现,但直到半导体装置发明后,线遥控才因其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成本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进入新世纪后,越来越多的设备开始使用遥控功能。手机的出现使得这一功能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例如现在的小米手机自带的“万能遥控”功能,可以匹配多种设备,方便用户用一种遥控器控制多种设备。要使用手机的遥控功能,手机上必须有线传感器。目前具备遥控功能的大多是华为、小米、HTC的中高端机型,而苹果手机则没有这一功能。虽然如今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采用蓝牙或WIFI进行无线传输,放弃了传感器来腾出空间给手机更高的配置,但遥控功能依然因为其普及率高和技术成熟而继续存在。

接下来是 NFC 功能,即近场通信技术。NFC 最早诞生于 2004 年,具有使用方便、响应迅速的特点。拥有 NFC 功能的手机可以在非网络环境下变成多种 IC 卡的集。目前 NFC 最适用于公交卡、门禁卡和银行卡等用途。在使用公交地铁卡时,只需拿出手机靠近设备即可轻松完成各种任务。NFC 还具有充值功能,无需繁琐的寻找充值点。尽管 NFC 在一直未成为主流,但其仍有重要作用,如作为门禁卡和公交卡充值等。而且,在一些高校中,还可以使用带有 NFC 功能的手机刷饭卡和水卡。即便在网络环境不佳的情况下,NFC 依然能作为移动支付的补充手段提供便利。

压感屏是一种能根据手指按压力度作出不同反应的屏幕。最初在数位板上被广泛使用,后来逐渐发展到手机上。苹果和 Android 手机都曾探索过压感屏的应用。压感屏的作用逐渐被各种便捷操作所取代,而且其高昂的成本和有限的用途使得这项技术逐渐被淘汰。目前市面上的手机已经很难找到支持压感屏的机型了。

最后我们谈谈 3D 拍摄组件。想要拍出具有纵深的影像数据或进行 3D 扫描,单靠一颗摄像头是不够的。这项功能需要一组配合使用的手机硬件来感知摄影对象的纵深信息。目前市场上主要有结构光、ToF 和激光雷达等技术方案。从应用情况来看,面容识别是 3D 摄像组件发挥得最出色的功能之一。除了协助面容解锁外,3D 摄影组件还能搭配 app 实现深度测量、运动捕捉等功能。虽然这些功能在一些细节上发挥出惊喜效果,但用户是否真正需要它们仍是值得讨论的问题。还有一些更为罕见的功能如背部水墨屏、折叠双屏和投影等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这些功能的存在或许能让用户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和独特性,但也面临着成本高昂和应用场景有限等问题。总体而言,这些“硬功能”虽然并非所有手机都配备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始终可以期待新惊喜的涌现并在科技变革的浪潮中见证模拟时代向数字时代的转变过程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