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能吃啥
端午节,是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当翠绿的麦浪翻滚时,浓郁的粽子香味已经飘荡在街头巷尾,唤醒我们心中的端午情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端午节即将到来,这一节日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晋人周处的《风土记》中:“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丰富多彩,其中纪念屈原的传说流传最为广泛。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心如刀割,不忍舍弃祖国,于是在阴历五月五日写下绝笔之作《怀沙》,抱石投汨罗江而死。屈原的牺牲激发楚国百姓的悲痛,纷纷涌到江边凭吊。人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打捞他的真身。有人将饭团、鸡蛋等食物投入江中,希望鱼虾吃饱了就不再咬屈大夫的身体。这一习俗逐渐演变为包粽子、赛龙舟的传统。
端午节以吃粽子为重要习俗,南北方在甜咸口味上有所争议。北方多用糯米红枣、豆沙等甜馅,口感软糯香甜;南方则以咸蛋黄、五花肉等咸香馅料为主,独具特色。在苏州、嘉兴等地,粽子更是包有鲜肉、枣泥、豆沙等多种馅料,各具风味。
除了粽子,端午节还有其他美食同样令人期待:
1. 煎堆:也叫“麻团”、“麻球”,是全国很多地方的小吃甜品。在广东地区,端午节一定要吃煎堆。用糯米粉加糖、油炸花生碎等制作,外面裹上芝麻,油煎而成,软糯甜香。在闽南一带,煎堆更有“煎麦堆”和“煎蚝堆”之分,寓意着补天和平安。
2. 鸡蛋:端午吃鸡蛋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瘟神在端午节下界害人,受害的多为小孩。女娲娘娘为了保佑孩子,让人们在胸前挂上煮熟的蛋兜。因此端午节吃鸡蛋有避邪的寓意。不同地区的鸡蛋吃法略有不同,如河南和浙江等地吃“大蒜蛋”,江西等地吃“茶蛋”。
3. 绿豆糕:武汉、南京、芜湖、西安等地区端午要吃绿豆糕。绿豆糕细腻爽滑,伴有浓浓的豆香味。据说吃绿豆糕是为了纪念春秋末年吴国大夫伍子胥。当年他曾多次劝吴王夫差杀掉勾践,但夫差不听并赐死伍子胥。为了纪念他,人们便在端午吃他最爱的绿豆糕。
4. 黄鳝:端午前后黄鳝肉质鲜美,是最佳的食用时节。在江南传统饮食中,端午要吃五黄: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雄黄酒。这五种食物不仅滋补身体,还寓意着驱邪解毒、去掉霉运、带来健康和平安。
各地还有独特的端午美食,如甘肃的面扇、陕西的油糕、吉林的打糕等。端午节与美食相伴,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我们享受到美食的乐趣。愿我们在端午节时,都能品味到家乡的美食,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此文为趴窗看雨的小龟原创编辑,热爱生活的你,快来关注、点赞支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