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老人节还是老年节啊?节日习俗里都有啥讲究?


关于重阳节是老人节还是老年节,目前并没有一个官方的统一定位,但它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确实与敬老、爱老有着深厚的联系。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时间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由于其日期的“九九”谐音“久久”,寓意长久,因此也被称为“老人节”,用以强调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虽然“老年节”的说法也存在,但“老人节”更为普遍和深入人心。

重阳节的习俗丰富多彩,蕴含着许多讲究。首先,登高是重阳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古人认为登高可以“避灾祸”,寓意步步高升。现在,登高也演变成了人们到高处欣赏秋景、锻炼身体的一种活动。其次,赏菊和饮菊花酒也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菊花象征着长寿和吉祥,饮菊花酒则寓意健康长寿。此外,吃重阳糕也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糕点形状高耸,寓意“步步高升”。还有吃“重阳糕”或“花糕”的习俗,因为“糕”与“高”谐音,寓意着生活蒸蒸日上、步步高升。另外,佩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也寓意着辟邪消灾、延年益寿。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节日氛围,也体现了中国人对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