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又叫老人节还是老年节
重阳节:深厚的历史渊源与丰富的习俗
重阳节,也被称为老人节,是农历九月九日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的背后,隐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习俗。让我们一同了解这个特殊的节日。
历史由来
重阳节的起源与古老的易经息息相关。《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的这一天,两个阳数相重,因此得名重阳或者重九。流传至今,这一天成为了我们庆祝和敬老的特殊日子。
传统习俗
吃重阳糕:在重阳节这一天,吃重阳糕是一种重要的习俗。这种糕点制作随意,无定法,又被称为花糕、菊糕或五色糕。九月九日这天早晨,家长会用重阳糕放在孩子的头上,祈祷孩子们的未来前程似锦。在一些地方,重阳糕还要做成九层,象征着步步高升。
赏菊并饮菊花酒:金秋时节的重阳节是菊花盛开的时刻。据传说,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惯起源于晋朝的大诗人陶渊明。后人效仿陶渊明,形成了重阳赏菊的习俗。在古代,文人雅士还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此来表达对陶渊明的敬意。
登高旅游:在古代,民间有重阳登高的风俗。重阳节也被称为登高节。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东汉。金秋时节,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不仅可以达到心旷神怡的效果,还可以健身。
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非常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无论是佩带在手臂上,还是插在头上,都表达了人们对平安和健康的祈求。
重阳节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传统节日,更凝聚了对老人的深厚情感和对生命的敬畏。敬老、尊老已经成为社会的风尚,这个节日的拜祖民俗文化已经相沿几千年,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传承和弘扬的优秀传统文化。想了解更多关于重阳节的新闻和故事吗?请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这里有全省的媒体记者在线等待您的报料!